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场域:一个与语境、语域、语体相类而不同的范畴——兼论布迪厄语用学思想对修辞研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11-18 20:43
【摘要】:语言与语言外世界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语言分析尤其是修辞分析中极其常见而又重要的问题,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该问题的讨论一般都是借助已有的修辞学、语法学或社会语言学理论框架和语境、语体、语域范畴而展开,而法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布迪厄却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考路径,这就是他的社会语用学的场域分析。布迪厄的场域指的是语言实践空间,是由语言外参数构成的一定社会空间联系,是具有自身逻辑的相对自主的社会小世界。这一概念体现了布迪厄的关系主义方法论,关注的是语言结构外部的力量关系、特定利益形式、社会语言生活的冲突性和行动者的"位置"。这一概念可为当代修辞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Abstract]: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outside world can be said to be a very common and important problem in language analysis, especially in rhetorical analysis. So far, the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in linguists has generally been based on the existing rhetoric. Grammatical or sociolinguist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ontext, language style, register category, but the famous French philosopher and sociologist Bourdieu has provided another way of thinking, this is his field analysis of social pragmatics. Bourdieu's field refers to the language practice space, which is a certain social spatial relation composed of the parameters outside the language, and is a relatively autonomous social small world with its own logic. This concept embodies Bourdieu's methodology of relativism and focuses on the external power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structure, the form of specific interests, the conflict of social language lif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actors. This concept can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 for contemporary rhetor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韩山师范学院2012博士启动项目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询问范畴研究(项目编号:QD20121107)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面向潮汕籍华人的国际汉语教育策略分析(项目编号:2012JK215)
【分类号】:H030;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佳璇;;布迪厄“社会语用学”的基本概念[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晶晶;合意性原则与刑事庭审转述行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琼英;论电视调解的语用机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佳璇;;试论“得体原则”不是修辞的最高原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胡范铸;;言语行为的合意性、合意原则与合意化[J];外语学刊;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旭东,卢晓光;语言、习惯与象征性权力[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06期

2 陈佳璇;;布迪厄“社会语用学”的基本概念[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何永成;;融合与内化——兼评伯恩斯坦、布迪厄对批判话语分析的理论贡献[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凌德祥;论语境与语言的表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宗廷虎;《汉语语境学概论》序[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丁世洁;讯问中语境创设的三个层级[J];修辞学习;1999年05期

7 白解红;语境与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8 陈顺黎;试论语境及其制约下的译文选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张兴;;语境与汉语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10 方绪军;“P倒P”和“P倒不/没P”[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承弼;;语境分类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徐英;;新闻翻译中的框架重构问题[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阎德早;方瑛;;试论汉外成语词典的设例与语境[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谢朝群;;什么是互动语言学?[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晓东;;“交费”与“缴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子荣;;论普遍语用学的“四个世界”——兼与修辞学的“四个世界”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9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马红妹;王挺;陈火旺;;汉英机器翻译中语境知识的表示与应用[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警惕语境翻译中的“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孙琴;谈汉语教学中举例的趣味性[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 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居延安邋宋怀强 吴洪林;跨语沟通: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话题[N];文汇报;2007年

5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陈晓春 整理;语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华日报;2008年

6 闫廷亮;古代“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陈文安;拼写还是翻译?[N];文艺报;2006年

9 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论的核心及其战略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郑巧;台湾“族语保护”成效知多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盛若菁;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9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莹;从序列模式看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仇如慧;语境的层级性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5 孙世明;语境语法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曲菁菁;语境与话语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婷婷;从信息语用学角度论翻译中语境对语义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耕科;论翻译是语境中语篇连贯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俊丽;言语交际中语境的动态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沈红红;留学生“住”作结果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41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41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9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