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儿女英雄传》《型世言》第一人称代词比较

发布时间:2018-11-21 13:14
【摘要】:《儿女英雄传》与《型世言》在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表现在:《儿女英雄传》双音节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高于《型世言》。"的"作为领格标志词在《儿女英雄传》中极为常见,使用状况几乎与现代汉语之用法无异,而在《型世言》中则未见用例。《儿女英雄传》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我、我们、咱、咱们"等,与其他短语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型世言》保留了明末南方方言中的常见代词,而《儿女英雄传》反映的则主要是当时北京这一地区的代词系统的特质。
[Abstract]:The 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personal pronouns between the Biography of the heroism of Children and tha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is that the use of two-syllable first-person pronouns is more frequent than that of the words. " "as the symbol of the leading case is very common in the Biography of the heroism of Children and daughters, and its usage is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of modern Chinese, but there is no use case in the Book of words of the Age." the first person pronouns in the Biography of the heroism of Children, especially "I," We, "and so on, have obviously enhanced their ability to combine with other phrases. The" type of word "retains the common pronouns in the southern dialect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story of the heroism of the children reflects main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noun system in this area of Beijing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女英雄传》代词计量研究(09SJD740022)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炜;;《金瓶梅词话》中的人称代词系统[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彦;;《水浒传》“何”系和“怎”系特指疑问句计量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康文娟;《儒林外史》代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袁艳;《红楼梦》前80回代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张飞(Elsadig Eltoum Elfadel Andaso);阿拉伯学生汉语人称代词使用偏误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建平;谭芳芳;;《型世言》《儿女英雄传》反身代词计量比较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施建平;;《型世言》与《儿女英雄传》中的方位词“上下”计量比较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施建平;;《型世言》 《儿女英雄传》方位词“左右”计量比较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4 张启成;首部《型世言》校注本述评[J];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4期

5 万晴川;《型世言》第十二回 李时勉本事辨析[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1期

6 陈国华;《型世言》语词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06期

7 张兵;《型世言》:话本小说的又一重大发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8 曹小云;《型世言》标点商议[J];滁州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9 程志兵;《型世言》中早于《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举例[J];克山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10 曹小云;《型世言》语词札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尹烨;;《诗经》代词用法浅析[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武姜生;;大学生英语书面语篇特征的多维度分析[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Bayesian Approaches to Genr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Finance Text[A];第四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4 马献军;;《医古文捷径成语通·自序》[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春芳;刘志新;;近15年国内科研论文摘要研究透视[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茂福;金可佳;姬东鸿;张晓龙;;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指代消解在事件自动文摘中的应用[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7 郑建萍;;从系统功能语法看布什每周电台演讲主位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何茂活;程建功;;古汉语教材中的“繁简错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关元;话说京语小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张巨睿;张纪中金庸拨动了我的“侠”筋[N];中国邮政报;2005年

3 郑张尚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续解[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闵元;《尘世奇谈》的幕后奇谭[N];中国商报;2004年

5 顾关元;京派小说的京味与苦味[N];中国老年报;2001年

6 顾关元;《花月痕》之诞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向志柱;关于当下学术规范的两个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怎样使用“余”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孙逊 葛永海;“双城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意象谱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郭延礼;20世纪中国近代小说在全球的传播[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婷;《儿女英雄传》的满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胡莲玉;型世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贞;《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审美[D];厦门大学;2009年

5 顾克勇;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武振玉;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进;《元曲选》祈使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楠;古文献中所见山西方言历史词汇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王玉超;明清科举与小说[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燕芳;《儿女英雄传》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杜春艳;《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巍巍;《型世言》人物解读[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4 王朴;《型世言》与明代社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雪;分化与堕落:《型世言》中的晚明文人[D];云南大学;2012年

6 汪萍;《儿女英雄传》人物话语中的指人他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旭;《型世言》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王舒婷;《儿女英雄传》中“侠”与“情”的新变[D];辽宁大学;2012年

9 周武海;《儿女英雄传》新论[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张玉芳;《型世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347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47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1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