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会通研究:从徐光启到严复
[Abstract]:Huitong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arning.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n academic way for Confucian culture to reflect and reconstruc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scholars and officials to understand western learning, and analogy and association is its cognitive basis. This study is helpful to establish the academic position of Huitong in translation studies.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儒家翻译与诠释学的会通研究”(项目编号:10BYY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德让;;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葛兆光;一个普遍真理观念的历史旅行——以陆九渊“心同理同”说为例谈观念史的研究方法[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3 任东升;;西方译者对圣经汉译理论的探索[J];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4 蒙兴灿;;后解构主义时代的翻译研究:从双峰对峙走向融合共生[J];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5 张德让;;翻译会通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王巍;;操控论三要素对晚清小说翻译政治功利性的阐释[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朱振武;;相似性:文学翻译的审美旨归——从丹·布朗小说的翻译实践看美学理念与翻译思维的互动[J];中国翻译;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袁玲丽;;近代安徽高等外语教育的启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李建军;蒋廷黻的外交史观[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5 高强;清末革命派尊黄现象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6 王应宪;;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王堰永;;原意复归——意义创生:朱熹诠释学追寻的最佳境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俞妍君;;解构主义视域下《天演论》的翻译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姜家生;;研究生就业“既成事实”心理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达敏;;张裕钊与清季文坛[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4 朱汉民;;《智育志》导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翁银陶;;简论严复诗论与其诗作之关系[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8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肖忠生;;论严复与中国近代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7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璐;论曾国藩的义理之学[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洋;文化的碰撞与适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丽;陆九渊人生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刘宏;《人谱》与蕺山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让;;翻译与诠释学的会通——评李河的《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杨义;会通的核心与“现代的苦恼”中的新会通——会通效应通论之一[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舒仁辉,王淑君;也论绍兴和议期间士人的气节问题——与王曾瑜先生商榷[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刘玲娣;中国传统学术及其特点——“中国传统学术特点”学术座谈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熊铁基;试论中国传统学术的综合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高圣兵;刘莺;;“格义”:思想杂合之途[J];外语研究;2006年04期
7 买小英;;论“格义”手法在《般若经》中的运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谭树林;论马礼逊《圣经》汉译及其影响[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曹明伦;;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国的名与实——兼谈翻译学的学科范围和界线问题[J];上海翻译;2006年03期
10 王大伟;;关于推进译论发展的探索[J];上海翻译;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乐梅;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原则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润生;;徐光启和《农政全书》[J];世界科学;1984年04期
2 吴申元;;徐光启经济思想简论[J];世界科学;1984年04期
3 丁宗杰;;爱国爱教的徐光启[J];中国天主教;1984年09期
4 王福康;徐小蛮;;徐光启研究著作、论文索引[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4年02期
5 彭勇;;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J];国学;2009年07期
6 施宣圆;博取众长 集思广益——徐光启修订《大统历》的经验[J];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7 朱宗宙;张h,
本文编号:2347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4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