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他、世界——语言交流机制的三角定位
[Abstract]:Davidson's theory of triangulation is unique in the philosophy of meaning interpretation. The basic idea i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interpreter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me), the interpreter (he) and the world shared by the two parties, and to obta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discourse meaning. This theory has built a bridge between different worlds, such as subject, subject and object, and can examine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四川教育学院;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广艺;张春泉;;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玉梅;;当代戏剧小品不和谐语言现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李英姿;;论中国和谐语言社会的构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刘莹莹;;试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语言环境建设策略[J];广西教育;2010年15期
4 冯广艺;;再论语言和谐——从语言和谐所面临的几个关系谈起[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冯广艺;;关于语言和谐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高林波;张玉梅;;东北喜剧小品中语言不和谐现象探析[J];戏剧文学;2009年07期
7 张玉梅;;解析中国当代戏剧小品语言不和谐现象[J];作家;2009年24期
8 张梅;;全球化时代多民族地区的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洋;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和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兴;;从戴维森语言交流的“三角测量”模式看翻译的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2 方兴;;戴维森对语言交流的约定论的颠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7期
3 方兴;;从戴维森的彻底解释看翻译的可能性[J];中州学刊;2010年05期
4 高兴梅;论戴维森的意义理论[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杜金榜;真理,意义与意义环境——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探讨[J];现代外语;1994年02期
6 孙自挥;邱扬;;语际交流中的可译性——基于概念图式说的研究[J];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7 刘小涛;;不融贯的概念构架观念?——戴维森的先验论证及其缺陷[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4期
8 方兴;;隐喻的含义与解读——基于戴维森隐喻理论的考察[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刘龙根;真值条件与意义阐释[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10 张力锋;关于戴维森纲领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雪娥;;语言交流的本质是什么[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海涛;;国际语言交流中的社会公正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3 陈梦晴;;也谈“言外之意”[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李洁;;汉英词汇的语义对比[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江怡;;近十年英美语言哲学研究最新进展[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和平;;方兴未艾的贵州民族语文翻译事业[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7 孙多娇;;我们也可以成为幽默大师——对幽默的话语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涂万作;;行走写作:人文精神与山水的对话[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姚玉权;;浅析水家人学汉语容易出现的偏差及纠正方法[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10 刘海涛;;语言管理、语言规划和世界语[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 颐;新词与方言:“哇”声一片又何妨[N];西部时报;2006年
2 赵启光 安卓;汉语:全球普及率不及法文[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雷颐;汉语“新词”漫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记者 代建新;普通话推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N];驻马店日报;2007年
5 雷颐;语言的力量[N];光明日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韩敬体;增收新词新义,使词典更为丰富、实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7 宋瑞祥;谈谈语感的形成和培养[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8 本报通讯员 黄卓 魏雯 高更生 本报记者 郭扶庚;珍爱母语 共同行动[N];光明日报;2006年
9 贵阳医学院宣传部 胡建成;网络垃圾语言带给我们的思考[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10 古越;农民也应学讲普通话[N];安徽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琳;试论汉语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徐杨;对休谟因果关系非必然性论证的语言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于媛;关联顺应模式对电视访谈节目中提问话语的解释力[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陆杨;从“Fairy Tale Model”解读人类认知的原型范畴[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王新华;玉族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6 柴晚锁;功能学派翻译观在教材翻译中的运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廖琴;语言哲学视域中的《论语》[D];四川大学;2007年
8 申兆丹;交际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赵逸亚;专业口译培训项目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李文杰;戴维森的隐喻意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48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48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