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好不好”的固化及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18-11-28 15:11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好不好"分为"好不好1""好不好2"和"好不好3"三种,三者之间存在演化关系。这个演化过程中"好不好"由句内成分变为句外成分,发生固化。同时,该结构的实义逐渐减弱,而主观性逐渐增强;整个结构从有疑而问变为无疑而问,最后发展为祈使标记。文章将"好不好"和"好了吧""ok"等结构做了简单对比,指出它们大致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路径。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good" is divided into "good 1", "good 2" and "good 3".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good" changed from the internal component to the external component, and solidif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structure is gradually weakened, while the subjectivity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the whole structure changes from questioning with doubt to asking without doubt, and finally develops into imperative marker.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comparison between "good" and "ok", and points out that they have experienced similar development path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丹;张希玲;;拟亲属称谓习俗的文化功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2 方艳;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语境的设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赖翅萍;日常会话与宏大叙事——《茶馆》的语用学解读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叙事方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潘尔艳;广告语中的心智世界[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5 高淑英;;礼貌原则导致的会话“不合作”现象[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陈爱勤;英语重音·语义·语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黄强,梁颖;外交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徐秀芝;略论高校现代汉语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丛石;张慧丽;;论英语自学能力的养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董巧稚;;浅析外交中的委婉语[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文睿;;俏皮机智,轻松活脱——利用索振羽的幽默准则分析《认真的重要性》的幽默色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孙雁雁;;以关联为主的答句衔接语模式及特点[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新年;《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9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梅;汉语“de(的)”和法语“de”的语法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李哲;功能语类语法化的形式主义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段茂升;古汉语“如、若、然、焉、尔”语法化过程考察[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何雅青;确定与歧义之间的最佳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谭弘剑;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孙静;论语境顺应[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智颖;翻译的语用观[D];广西大学;2002年

8 孙昂;关联理论与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艳;《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合作原则的违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梅;广告中隐喻的含义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熊学亮,刘国辉;也谈礼貌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圃;;现代汉语祈使表达句的类型、促成因素和信息特征[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宗泉;;汉语非常态祈使句“再A一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周奇;;辨识和改正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叹号[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4 余琼;;“必须”与“不得不”的不对称辨析——基于《毛泽东选集》中“必须”与“不得不”的用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5 王晓娜;;论动词优先说——兼论汉语和英语的类型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6 强星娜;;话题标记与句类限制[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7 全君君;;“不得不”与“不能不”语义对比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8 樊莉;;疑问代词“什么”在感叹句中的指称用法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刘烨;;预设否定副词“白”和“瞎”的主观性语义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桑洪艳;梁玉;;英汉请求语的句法差异[J];华章;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美淑;;汉语祈使句语调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释义问题的修订[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佐孭;;上古o"姙的“也”和句子分析[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周美玲;;可换位的描摹性定语句和状语句的比较[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韩春;;彭泽方言“得”的几种特殊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万丽媛;;南昌(昌东镇)方言句末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戴仲平;;简论口头语体的特征[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8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9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俞吾金 复旦大学哲学系;汉语运用要力避歧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梁朝文;布依语汉语语气和语气词对比研究[N];贵州民族报;2010年

3 四川省广汉市第四中学 王明骏;由《师说》谈文言虚词“乎”的用法[N];学知报;2010年

4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首部以语气成分用法作为编写对象的词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进;《元曲选》祈使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冿建光;b0W P呈牢膕{姙l#奮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爱红;《盐铁论》虚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强花;差势角色祈使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白秀梅;现代蒙古语祈使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付佳;汉日祈使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影;对俄汉语祈使句教学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f,

本文编号:2363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63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3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