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语中外来词的变异现象对比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phonological, writing,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variations of loanwords in Chinese and Russian, and reveals that language variation is a common so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change leading to language chang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5BY006)的阶段性成果 苏州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41049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5;H1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平;;略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朱大明;;科技论文题名中“研究”一词的使用原则[J];编辑学报;2006年03期
3 岳宣义;;司法行政反腐败功能初探[J];中国司法;2006年02期
4 王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得失刍议[J];东方论坛;2006年03期
5 柳建闽;杨晓丹;;字号、商号、商业名称之辨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胡绪阳;;德性人生:教育的生命视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刘建东;任海波;;“一律”与“一概”的对比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8 谢米纳斯;海峡两岸外来语比较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刘传清;钟静;;试析现代汉语外来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于玉林;;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会计[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璐;;对电子竞技运动若干理论问题的商榷-兼论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的区别(续)[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孟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语速问题的调查和思考[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欧阳晓芳;;词义类型及语言理解[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洁;新时期俄罗斯报刊政论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李谨香;汉俄语名词性短语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胡振宇;现代城市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燕;汉语外来词的名实及其造词法与构词法[D];延边大学;2000年
2 于天明;报纸语体中采访体裁的语言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黄卫星;论英汉两种语言间的相互作用与外来词的引进[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虹;文体演变的功能主义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刘颖;跨语际对应、语言互译性与译学研究——论英语外来词在汉语语境中的文化模筑作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刘祖勤;英汉借词的不对称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高伟娜;对报纸语言中的口语现象的修辞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铮;翻译与文化——俄译汉中对文化差异现象的处理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9 黄婷婷;从信息语用学角度论翻译中语境对语义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素红;从外来词热看俄语(苏联解体后俄语)的某些变化[D];四川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鸿飞;浅议俄、汉语中的外来词[J];中国俄语教学;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俄汉报刊标题中仿拟辞格的使用对比[J];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03期
2 王金桃;艾君华;;双语教学的价值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鲜芸;;符号的象似性原则与汉语研究[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4 李丽丽;陈碧银;;小议汉语离合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5 盛辉;;论汉英语言中的性别歧视[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王焱;杨鸿冕;;不同时期汉语外来词特点与社会心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战音平;陈姗姗;金鑫;;汉语常用字构词能力的统计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8 王丽;;英汉委婉语社会功能对比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9 刘园园;;浅析汉语当中英语流行词汇与它的文化意义[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10 吕双;;汉、英、俄语中方位隐喻的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伟潼;;对“洋文”冲击汉语现象的基本估计与对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6 朱海燕;刘丰;;英语俚语和汉语习语:中美亚文化群的一面镜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朝奋;;写“简”、识“繁”、“打”拼音和汉语的规范[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韩希昌;;韩语和汉语里的“口”和“嘴”[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9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严辰松;;关于“字”的一些认识[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习近平;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0年
2 梁乐天;阳光照耀着学汉语的外国孩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记者 张浩;俄“汉语年”项目在莫斯科开播[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政;“汉语年”让中俄人民更友好[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吴子桐;语言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王立成;网络语言威胁汉语“纯度”[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8 ;汉语的力量[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9 本报评论员;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5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东辉;加克“语言转化”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颖;母语为俄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常用量词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2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与跨文化交际[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雪珊;母语为俄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鲁昌;汉语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徐铁飞;汉西谚语文化因素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复的汉语幽默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朴锦海;汉韩敬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宋帆;汉泰语量词比较研究和泰语量词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向亮;湘西苗语、土家语与汉语的称谓语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63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6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