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词汇化、语法化及形成模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佑;;“宁可”的词汇化[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2 邵悦;;“因此”的词汇化过程及成因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3 孙畅;;试说词语量词“个”的语法化进程[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4 付文萍;;“一直”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5 王峤;柴雪松;;动宾式双音结构即动宾式“离合词”离析动因的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6 何彦诚;;红丰仡佬语连动结构的词汇化[J];民族语文;2011年04期
7 孙茂恒;;“大不了”的词汇化及其词典释义探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杨思源;;安徽蒙城方言“叫”字句的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9 毛向樱;;“所有”的词汇化过程探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张小会;;网络新语“X+的说”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昌静;;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张高远;;X-er与X-de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静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近10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N];西部时报;2010年
3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由合至离:语言的类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玉荣;基于历时学习者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与句法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维莎;公共政治话语中以术语为手段的掩饰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静;汉韩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仙丹;“要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银菲;“我看”的词汇化、语法化及形成模式[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潘韬;“以”的虚化:由实词到虚词再到词内成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鸣宇;现代汉语“可X”式双音词的词汇化和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青;汉日言说动词“说”和「言ら」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倩;论语法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亚晶;“这样”的语法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东敏;“本X”类副词的语法化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1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7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