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辞破解修辞——尼采修辞观念探析
[Abstract]:Out of rebellion against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Nie criticizes Plato's dialectics by rhetoric and replaces rigorous logical argument with rhetoric in language. Nietzsche used "double rhetoric": on the one hand, he wanted to constantly destroy, on the other hand, he had to disguise it with the rhetoric of creation and reappraisal, so he put on a "mask" to himself. " The existence of "mask" is a kind of nihilism, which is Nietzsche's discourse strategy as a rhetoricia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变奏: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08CZW004)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转义修辞学”(200903087)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小枫;尼采的微言大义[J];书屋;200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虹;生命艺术:健康的与病态的——尼采的生命艺术论[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2 石永泽;柏拉图的“神”[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杨永林;从名实之争到言无定论——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叶东惠;;回归、提升、创新——从伦理层面构建“和谐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张传开,余在海;交往范畴和交往实践观研究之评说[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苏振兴;彭艳芬;;古希腊智者运动的兴起与教育思想新探[J];东疆学刊;2007年01期
7 徐飞;气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启示[J];大自然探索;1994年02期
8 郭兴举;尼采的教师观[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杨茂明;;试析尼采关于虚无主义及其超越的理论[J];江淮论坛;2006年03期
10 倪东;人的存在论研究的新领域[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春芳;;论西方浪漫主义运动的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神yG时代的诗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沛林;古希腊戏剧与雅典政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海星;普遍的人权与人权的普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吴欲波;自由的守望[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克;颓败线的颤动[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佰志;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的终结——论康德从逻辑层面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小宇;对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考察[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岳军;斯宾诺莎的自由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小李;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念飞;追求善的起源[D];吉林大学;2005年
7 沈晓武;柏拉图的人与自然的思想及其与老子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赵晓丹;中西方伦理学关于古代人性思想的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罗杉杉;柏拉图女性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刘晓东;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种结合辐射诱导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生虎;;隐喻:修辞·思维·文化[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2 舒国滢;;西方古代修辞学:辞源、主旨与技术[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邓志勇;;伯克辞格理论的解构思想及其对修辞学的意义[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4 郑娟;;形容词性同义反复语的语用分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5 孙新运;董仁;;双元交相肯定、否定构成的四项式排比[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6 郑娟;;转喻视角下的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7 郑娟;;动词性同义反复语的认知转喻理据[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8 胡彩霞;;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新闻语篇的劝说性[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金立鑫;;试论隐喻的理解程序[J];当代修辞学;2011年04期
10 覃承华;郭小娟;陆巧玲;;隐喻三性:普遍性、经验性及规约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希杰;;评说所谓“修辞学革命”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学说、学派和学会——关于江苏修辞学的对话[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钟玖英;;谈修辞学“困境论”之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胡世雄;;三一理论与国外修辞学——试谈三一理论的创新意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王希杰;;序[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傅云云;;修辞学简述[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王希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许浩;唐雪凝;;继往开来的《汉语修辞论》[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荣馨;;重视原创——王希杰学术研究的特色[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希杰;何伟棠;郑荣馨;胡开兰;钟玖英;;三一修辞学与三一语言学[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钱定平;“创新链”中的“冷角落”[N];文汇报;2009年
2 ;人生的境界:单纯 丰富 宁静[N];解放日报;2010年
3 龙圣明;明星也要加强中文修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景德祥;从“默克尔”谈起——小议德语人名的音译[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李玉成;“智慧的声音”[N];学习时报;2002年
6 桂晓风;让我们的母语更加健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8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茜;[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杨晓静;唐钺《修辞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陈忱;科普文章中的隐喻[D];同济大学;2005年
4 吴继凤;布斯叙事修辞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董秀枝;从西方修辞学角度重新解读韩非子的修辞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慧香;《修辞学发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刘庆伟;《修辞学通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张超;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及其修辞阅读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房娜;《庄子》寓言的认知隐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程红;古诗文中列锦格的构成及其修辞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2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7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