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网络平台策划
[Abstrac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national image needs to be achieved through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present, China'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still in a "cultural deficit". It is urgent to speed up cultural exchanges and effectively spread China's voice and image.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want to know China. In the world,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has been rising rapidly,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fever" has become an indisputable reality. Therefore, whether from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or from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dissemination, the Chinese language promotion website should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promotion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promotion website, and makes some reflections, and synthesizes the theori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inguistic theory,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Interne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idea and overall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hinese promotion network platform.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websites about teaching and promot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websites and analyzes their shortcomings. Second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learners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cept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extension network platform is put forward, which connects online learners and Chinese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way of platform. Third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er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Chinese extension network platform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law of memory and forgetfulnes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ideas for the network curriculum and interactive design of the platform mode.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伟;刘晨;范宇鑫;;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2 刘扬;;汉字教学的网络辅助性教学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4 芦洁媛;;意象图式融合运用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探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5 刘若男;;语言迁移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李小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探微[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付江;;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8 王跃峰;刘香君;;区域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之我见——以《泰国人学汉语》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蔡晓丽;;语用负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10 贾芹;;汉语反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曾小红;;有关对外汉语英汉翻译教材的思考[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瞿麦生;;论语用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语言大学 吴竟红;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文化素质的要求[N];光明日报;2005年
2 严美华;赞同利用奥运促进汉语推广[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红娟;李朋义:厉兵秣马“抢滩”对外汉语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5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马翠莲;我是个学习者[N];上海金融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王瑞;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词汇心理表征发展过程与造词偏误的心理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桂松;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感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冉建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3 张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5 方乘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郝英英;视频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探索[D];吉林大学;2012年
7 常彬;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绕口令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琴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歧义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晓琼;颜色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媒介[D];兰州大学;2012年
10 许珊;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75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7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