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话语功能及其成因

发布时间:2018-12-17 07:12
【摘要】:"A不到哪里去"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式,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本文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认为,构式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式,表达的是构式义,体现了说话人对情景的识解,具有典型的语境适切度。本文主要立足"A不到哪里去"这个构式,讨论与此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构式及构式义的解析;二,话语功能的表达形式;三,成因探究及认知解释。
[Abstract]:"A is nowhere to go" is a common spoken expression in modern Chinese and a typic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this paper holds that construction, as a whole expression, expresses the meaning of construction, which embodies the speak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and has a typical contextual relevanc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does not go whe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related problems: first,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and its meaning; secondly, the expression of discourse function; and third,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玉明;夏群;;单音节动词原调式重叠AAy及其状态形容词功能[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习晓明;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华玉明;功能变化型重叠式的状态形容词倾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宫下尚子;关于“真”与“真的”作状语情况的考察[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5 李晋霞;双音动词作定语时"的"隐显的制约条件[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6 储泽祥;“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7 付琨;标记理论的介绍与应用[J];汉语学习;2005年03期

8 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9 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10 李泉;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于红岩;《元曲选》状态形容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赵春利;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佑;关于VA了动补结构[D];延边大学;2001年

2 刘楚群;形容词的动态性及其语法形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祁峰;定中式[A单+N]中“形名组合”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晖;单音节反义形容词不对称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庆文;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的句法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李琳;论现代汉语的程度范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田庆强;汉语形容词及其事件结构表达[D];重庆大学;2004年

8 朱怀;主谓结构作状语句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丽群;不定量词“点”和“些”的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迅;“形容词+动态助词‘了’”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中国语文;1994年05期

2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J];中国语文;1998年06期

3 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昊;;构式语法理论与现代汉语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竹;;从构式看“被+VI/AP”结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付慧琳;戴卫平;;构式语法的特色与局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昕;王维波;;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唐建南;戴卫平;;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6 于海燕;冀淑辛;;“人家”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江娣;;“去××化”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邓媛媛;;“X无可X”构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寅;;框盒图:构式语法的形式化方案[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10 曾萍萍;毛继光;;“越X越Y”构式解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套格敦白乙拉;蒙古语语法成分的语法化过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禀诚;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3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许涛;“X知道”格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年

6 王娟娟;现代汉语存现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黄学强;构式语法下英汉被动构式功能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8 朱小静;基于EC模型的汉语“比X_2还X_2”构式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刘领;基于MIM模型的现代汉语V给构式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0 冯媛;“X+也是(的)”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83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83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