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试析布依语中固有词的送气音

发布时间:2019-01-01 19:24
【摘要】:布依语固有词中有送气声母的只出现在第三土语区的一些方言点,这些方言的送气音主要出现在第3调中。第三土语的送气音不是原有的。根本的原因还是因语音简化引起的音系结构不平衡,为填补空格,取得新的平衡,在第3调中引入了送气音。大量贷入汉语借词突破了布依语音系格局,促发了送气音的产生,汉语的影响只是一个诱发因子。
[Abstract]:The original words of Buyi only appear in some dialects in the third dialect area, which mainly appear in the third tone. The breath of the third dialect is not original.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still the imbalance of phonological structure caused by phonetic simplification. In order to fill in the blanks and obtain a new balance, the aspirated tone was introduced in the 3rd tone. A large number of loanwords borrowed from Chinese break through the pattern of Buyi phonetic system and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aspirating soun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is only a inducing factor.
【作者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遵义师范学院科研资金课题《镇宁布依语方言研究》(批准号:2008002)
【分类号】:H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树关;壮侗语族语言送气音声母来源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曹广衢;从布依语的方音对比研究考察布依语声母和声调相互制约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03期

3 黄泉熙;试论壮侗语族语言的送气音声母消失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张均如;;壮侗语族塞擦音的产生和发展[J];民族语文;1983年01期

5 张均如;;广西中南部地区壮语中新借词读音的发展[J];民族语文;1985年03期

6 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送气清塞音声母的产生和发展[J];民族语文;1993年05期

7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8 梁敏;;再论侗台语送气清塞音的产生——与韦树关同志商榷[J];民族语文;2007年03期

9 曾晓渝;;从汉借词看侗台语的送气声母[J];民族语文;2009年02期

10 曾晓渝;;论次清声母在汉语上古音系里的音类地位[J];中国语文;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建国;湘语果摄字的历史层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钱虹;;《现代汉语词典》联绵字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伍巍,蒋尊国;汉语方言中表示“拨出(饭菜)”的“减”[J];辞书研究;2005年03期

4 胡文群;谈轻声及其重要性[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孙锐欣;廿八都话的中塞调的实验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6 孙宏开;关于汉藏语系分类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国外语言学;1995年03期

7 廖慈惠;李向奇;;文化接触、语言接触与美国英语演变的类型和机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曾晓渝;略谈语音的演变[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李辉,李昕,杨宁宁,文波,侯井榕,黄兴球,金建中,金力;遗传和体质分析草苗的起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李莎;;轻声的宏观历史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云帆;;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差异中的语感作用[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覃夕航;;普通话元音/γ/的性质和音值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梁敢;壮语体貌范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雪梅;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怀榕;茶洞语的汉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白萍;内蒙古额尔古纳俄罗斯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赵翠阳;慧琳《一切经音义》韵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芬;龙岗壮语语音系统特点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高鲜菊;汉泰语谚语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赖华平;来宾小平阳侬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明悦;峰岩仡佬语及方言内部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禚韬;龙口方言与普通话“儿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尚新丽;邢台方言的语流音变[D];河北大学;2009年

7 姜巍;河北辛集方言语音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胡红渊;侗英人体隐喻的对比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巧梅;《等韵一得》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新国;安新方言儿缀音变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树关;壮侗语族语言送气音声母来源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巫凌云;;西双版纳古傣文塞音声母考[J];民族语文;1979年04期

3 倪大白;;谈水语全浊声母b和d的来源[J];民族语文;1980年02期

4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5 蓝庆元;壮语中古汉语借词及汉越语与平话的关系[J];民族语文;2001年03期

6 曾晓渝;高田壮语的声调演变[J];民族语文;2001年04期

7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8 黄行;语言接触与语言区域性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9 曾晓渝;;三江侗语中古汉语借词[J];民族语文;2006年04期

10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汉语和韩国语中数词及使用的对比研究[J];才智;2009年18期

2 黄贞姬;;韩国语汉字词研究综述[J];东疆学刊;2007年01期

3 谭晓平;;勉语早期汉语借词全浊声母探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得春;;古代韩国汉字特殊用法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刘兴均;;汉语、壮语和韩语动物类名物词音义关系初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马猛;李钟善;王芳;;汉韩翻译中汉字词的使用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朱建祥;;论汉语词后缀“化”及其英译[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张剑南;;由Norman Conquest谈英语词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3期

9 梁敏;;再论侗台语送气清塞音的产生——与韦树关同志商榷[J];民族语文;2007年03期

10 刘剑三;杨学前;;临高木偶戏对临高语汉借词的影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韦名应;曹凯;;仡佬语方言鼻音声母的发音特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祖丽皮亚·阿曼;艾斯卡尔·艾木都拉;吾守尔·斯拉木;呼和;郑玉玲;;维吾尔语双音节词韵律特征声学分析[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明君;;韩语英译词的音系研究—音节界线的变动和增音[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涂良军;;语言调查和比较中应重视同义词的作用[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5 胡松柏;;赣东北方言词汇接触的表现[A];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孟柱亿;;韩国人汉语词语偏误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吴定川;;布依语新兴语法现象分析[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周国炎;;现代汉语借词在布依语中的地位[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9 宣德五;;朝鲜文字的变迁[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汉语与韩国语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崔红花;汉韩日体词修饰词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黄贞姬;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3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5 李彦洁;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双山;蒙古语科尔沁土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石磊;韩中人称名词后缀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2 张春艳;韩国语单位性依存名词与汉语量词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3 邰利明;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王程敏;《初级韩国语》词汇分布的计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吴向丽;外来词对维吾尔语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0年

6 通力嘎;关于科尔沁土语用于和幼儿交流的昵语[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赵津莹;韩国语与中国朝鲜语报纸语言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秀成;关于韩国语汉字词和现代汉语词汇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静;关于现代日语中“つ/ツ”的考察[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祁春娜;外来词在俄罗斯大众传媒中的功能[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98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98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3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