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学术研讨会
[Abstract]: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language magazine, The 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guage contact and language Relations was held in Guiyang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from 22 to 24 October 2010 by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Arts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and the Office of Minority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of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Commission, held in Beijing, Shanghai, China, from October 22 to 24, 2010. Tianjin, Guangdong, Guangxi, Hubei, Liaoning, Jilin, Xinjiang, Yunnan, Henan, Zhejiang and Guizhou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学术研讨会[J];方言;2011年01期
2 本刊记者;;全国语言接触与语言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语文;2010年06期
3 戴庆厦;;语言关系与国家安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罗国英;历史语言学方法论的新尝试──读《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之后[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罗安源;;从“主谓谓语句”看汉语在语言接触中的强劲活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裴丽霞;;生态解读克里奥尔语[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8 陈恩泉;;双语双方言问题论略[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9 ;云南大学袁焱教授简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5期
10 蒋颖;赵燕珍;常俊之;邱月;;论语言接触与语言和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语言接触和语言的混合——关于混合语理论[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论文摘要第三分册[C];2009年
2 魏志成;;汉英语言关系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明富;江子扬;毕哲明;;云南异族语言接触与区域性扩散交融-砚广壮语与阿扎彝语实例比较研究[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4 徐时仪;;略论语言接触与文白转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吴南;张丽锦;;4、5岁儿童心理理论和语言关系的纵向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语言接触与濒危语言[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论文摘要第三分册[C];2009年
7 陈保亚;;全球化语言接触背景下的多语现象和多语制研究——建立语言遗产保护和多民族互协共存的科学依据[A];多元文明冲突与对话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上)[C];2007年
8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9 胡松柏;;赣东北方言词汇接触的表现[A];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施发笔;;试探王希杰修辞学思想的发展轨迹[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基金处;我院新获4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赵雨林;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2)[N];黑龙江日报;2004年
3 周振鹤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澳门番语杂字全本》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早报记者 陈佳;天堂将如图书馆一般……[N];东方早报;2005年
5 禹言;一部大型语言国情专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马驰;老外细品沈阳的日新月异[N];沈阳日报;2007年
7 戴庆厦;西部开发与语言学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朱自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笨狼发现自己不见了[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陈章太;我国当今语言生活的变化与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仁顿珠泽;一个博士生的求学路[N];中国民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邓晓华;汉藏语系的语言关系及其分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5 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顾钦;语言接触对上海市区方言语音演变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9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伟;现代汉语外来类词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夏莲;语言接触和语言迁移[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3 金丽娜;语言接触中的句法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4 田丽丽;语言接触视域中的英汉借词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贺珍;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俄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文波;广西壮语区地名与壮汉语言接触、文化交融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7 赵福林;语言接触所引发的蒙古语词汇变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曹洁;关于“和制外来语”语构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阿不都若夫·塔吉;汉维语言接触中汉语对维吾尔语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10 秀媛;语言接触所引发的鄂尔多斯土语语言结构演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00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00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