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能力标准制定刍议
[Abstract]:Linguists' study of "language competence", through a "can produce grammatical sentences" language ability, to "can the appropriate use of language" communicative ability, And then to the comprehensiv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whether language can be used appropriately in different contexts. In fact, "language competence" not only covers people's internal language ability and explicit language knowledge, but also covers the actual, dynamic language use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ndards. The goal of Chinese language competence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the level of "being able to speak Putonghua and be able to write normative words", but should be a dynamic goal of "three-level progressive" including language knowledge quality, language competence quality and language and cultural quality. The formul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ndard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four levels: standard language competence, social language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artistic language competence.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神经语言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0&ZD126) 2010年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语言认知科学与文化传承优势学科群”(PAPD)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论近代北方官话韵书音系中知系声母的分合”(项目编号:13YJA740034)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项目编号:10KJA180051) 201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汉语动词论元增容的神经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40013) 2010年江苏师范大学校重点项目“基于ERP实验的动词中心观研究”(项目编号:10XWA06)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宇明;;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若干思考[J];南开语言学刊;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朴美玉;;来华留学教育中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J];人民论坛;2012年23期
2 李艳;;语言产业视野下的语言消费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3期
3 李宇明;;论语言生活的层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5期
4 张先亮;赵思思;;试论国民语言能力与人力资源强国[J];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成栋;;对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陆志军;;交际法与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1期
4 姜丽萍;;关于构建“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框架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5 赵浩;;浅谈在中级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2期
6 刘金梅;;论合作学习构素与发展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夏锦萍;裘白莲;;从文化差异中找出文化冲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J];考试周刊;2008年37期
8 张正东;论外语课的对象——结构与功能浅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9 杨存友;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10 黄春雨;听力课培养言语能力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光瑾;富丽;;中文语料库建设——标准制定和质量检查[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静;;Context and Communication[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郭莉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磊;;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汉语“第二课堂”的探索[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王玲玲;;普通话口语交际网校构建[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玲玲;;普通话口语交际网校构建设想[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7 富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可操作性[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丽红;;PSC中“说话”项的题型分析和改进建议[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畏;;论孔子“因材施教”与“交际教学法”之关联[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彭静;;语境,牵制和影响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张东;注重交际能力 促进汉语学习[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教育部语信司;教育部语信司赴西安调研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国家标准制定工作[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记者 董洪亮;《汉语900句》出版[N];人民日报;2006年
4 常敬宇;从全球“汉语热”谈对外汉语教学[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5 刘茜;汉语水平考试(HSK)有重大调整[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赵凤华;我国推出“汉语托业”考试[N];科技日报;2006年
7 董洪亮;“汉语托福”明年大调整[N];人民日报;2006年
8 记者 朱金义;新疆民文信息技术国际领先[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6年
9 刘凤侠;交际法教学特征探析[N];吉林日报;2009年
10 赵凤华;汉语水平考试(HSK)做重大调整[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敬玺;国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MISS HATHAIKARN MANGKORNPAIBOON(龙伟华);泰国“汉语能力标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邵菁;认知功能教学法:理论、设计和程序[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进军;赞扬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培养外语学习中的交际能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杜凤凤;论交际能力在应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郝美玲;交际策略在交际能力中的作用[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刘列斌;通过文化教语言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徐海美;论意向性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6 潘敏;英汉言语行为中的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金恩京;关于提高韩国高中生汉语交际能力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旋;汉语问候语及其教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冯永捷;论语言礼貌能力模式[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于君星;语言能力、交际策略的使用及其校正[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13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1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