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留学生习得动结式“V见”、“V到”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6 21:07
【摘要】:留学生习得动结式时经常会产生诸如以下的疑问:“听得见”的意思是“听见某人的声音而且看到某人”吗?相反,否定形式“听不见”就是“听见声音但看不到人”的意思吗?既然“看见”和“看到”,“听见”和“听到”有时可以等义互换,那么“送到、吃到、走到”也可以说成“送见、吃见、走见”吗?本文就基于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的留学生提出的这样一些疑问而展开,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动结式“V见”、“V到”的使用问题。如果一位教师总是以“这是汉语的习惯表达”来解释为什么的话,一方面反映出他是一位不合格的老师,另一方面也会让留学生捉摸不透,继而慢慢就会产生汉语难学、难理解的误解,从而影响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动结式是汉语语法的一大特色,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其中“V见”、“V到”又因为两者同中有异,更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难点。就以往的研究来看,学界对动结式的宏观研究比较丰富,通常把“V见”、“V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通常是根据“V见”、“V到”后面的成分来反观和分析。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运用理论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偏误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将关注点集中到动词“V”上,研究“V见”、“V到”中“V”的限定和特征,并从本体研究出发,分析留学生习得动结式“V见”、“V到”出现的偏误并提出教学建议。 全文共分5章: 第1章: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与价值,动结式“V见”、“V到”各自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动结式的偏误分析,本文的四种研究方法以及两大渠道的语料来源。 第2章:动结式“V见”、“V到”的本体研究,这是之后各章进行研究的基础。本章首先明确选定动结式这个概念的原因,区分动补结构、动补复合词和动结式三个概念,然后分别从动结式“V见”、“V到”的共时分析和历时演变两大方面深入研究动结式“V见”、“V到”的本体。 第3章:问卷调查与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动结式“V见”、“V到”设置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部分,学生问卷又有留学生和中国语言生两部分调查对象,留学生部分尽量覆盖多种母语背景的偏误,中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中国语言生”)部分是为了作为参考答案,教师问卷是为了调查现有的对动结式“V见”、“V到”的教学现状,包括教学方法和教材编排。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分析调查结果,并从教师、教材和学生三方面分析原因。 第4章:教学建议,本章与第3章的偏误原因分析相呼应,从教师、教材和学生三方面提出教学对策和建议,而前两个方面是论述的重点。 第5章:结论,主要对本文研究的新意和以期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的意义进行陈述,指出动结式“V见”、“V到”的研究与国外语言学研究的接轨,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润;试论实词虚化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从“见”字的演变谈起[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岳守国;“通感”引起的词义演变[J];福建外语;1995年03期

3 李永;一个动词核心"的句法限制与动词的语法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徐俊霞;“V见”之“见”的语法化过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李临定;究竟哪个“补”哪个?——“动补”格关系再议[J];汉语学习;1984年02期

6 全裕慧;使动"义的"动词+结果补语"结构的教与学[J];汉语学习;1999年05期

7 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8 田善继;非对比性偏误浅析[J];汉语学习;1995年06期

9 何立荣;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年01期

10 孙冬惠;张恒军;;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习得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唐玲;印尼留学生粘合式述补结构习得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杨春雍;越南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金宗燮;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结果补语的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唐鹏举;韩国留学生汉语动结式习得过程及其言语加工策略[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刘艳丽;汉语补语的英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娇娇;泰国学生使用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15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15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