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生活世界:语用学发展新探
[Abstract]:Context is the sum of relevant factors that produce, realize and restrict speech act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contexts have different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use and determine the choice of language for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xt and communication, context and teaching, and reveal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ontext to the world of life. A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f pragmatics, context research will have a more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orld of life.
【作者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汉、汉英翻译教学与研究”(1154225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廖传风!510232;语境与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2000年04期
2 许力生;;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杨鹏飞;词汇的民族色彩与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栾晓虹;文化词语及其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张国申,李世勇;英语动词的理解与翻译对比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徐华莉;翻译标准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包通法,唐灵芝;论符号的文化性和民族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丛梅;;双语词典中的“辞格”和“语域”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周红红;;文化特色词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吴玲娟;;《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成语翻译评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声滔;;从英汉句法差异看并列法翻译英语定语从句[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毓瑾;;教学大纲与外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WANG Tiany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Xiamen University,Xiamen);Unicorn and Drag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郑琳;;习语翻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郑惠瑛;;曲径通“幽”——幽默翻译的障碍及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柴改英;英语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鑫;中医伏邪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宋继平;面向机器翻译的双语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9年
10 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霜;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双福;蒙文《青史演义》的文化障碍及汉译策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3 武琳;言语交际中语境的动态建构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胜苏;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发展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5 谭燕保;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评估[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何琼;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唐灵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陈奇敏;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庞影平;外语学习中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刘慧;英文广告语言特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廖传风;论英语语言相关性与阅读能力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3 覃修桂;承前启后,创建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评"双重活动教学法[J];外语界;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雪;;从句子范畴看动词重叠的语境制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周树江;;论会话含义推导中的语境制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3 杨习良;;语境的构成与逻辑作用[J];学习与探索;1985年04期
4 王晓丽;中国语境中的“生活世界”[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王红;;语境制约修辞若干方式探析[J];作家;2008年04期
6 林海;口译词语选择与语境制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梅勇;;语言与世界:语言哲学的研究范围[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8 杨绪志;杨小燕;;翻译教学方法的现象学观察[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孙道功;祁文慧;;偏义复词零词素的语境价值考察[J];学术论坛;2007年03期
10 吴滨;;基于回归“生活世界”的汉语写作教学之思考[J];大家;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明海;;翻译审美批评的共识真理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江轶;;现代汉语定语从句的认知语言学和类型学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杨立英;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海辉;电视访谈中话语缓和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2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4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瑜;还原失声话语[D];浙江大学;2006年
2 徐宁;语境对心理词汇意义提取的制约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3 周花;毕淑敏散文比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歆雅;动态词义变化试析[D];苏州大学;2006年
5 史以一;语境制约下的言语交际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王璐;论语境对意义生成的语用制约[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7 吕庆夏;中医话语跨文化演变的批判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8 刘岚;法庭提问中预设的顺应—关联理论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9 唐莉;抑制与突显[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帅;从语境角度论翻译标准[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19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1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