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用学视角下析影视语言的言语行为

发布时间:2019-02-14 22:15
【摘要】:本文以影视语言为研究对象,借助目前发展迅速并且应用范围较广的语用学理论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相关理论等,对影视剧中的对白部分进行语用分析和研究。阐明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且帮助宏观层面的听者——观众能够理解剧中对白的隐含含义。本文的语料出自近一两年来新上映的影视作品,相对于以往的从经典电影中选取语料来分析相比,本文的语料相对较新颖,更能够展现当代影视剧对白中的语言特点。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langu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the help of the speech act theory and the relevant theories in the rapidly developing and widely applied pragmatic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prag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dialogue part of the film and TV play. It clarifies the characters' character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and helps the macro listeners-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dialogue. The corpus of this paper comes from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newly released in the past one or two years. Compared with the past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materials selected from the classic films, the corpus of this paper is relatively novel and can show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alogue of contemporary movies and TV plays.
【作者单位】: 河北金融学院;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秀凤,訾缨;文学文体学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华东,俞东明;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俞东明,李华东;伊丽莎白·鲍温小说《魔鬼情人》文体的量化分析[J];外语研究;2004年02期

4 涂靖;中国的文学语用研究发展态势[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5 李华东,俞东明;戏剧文体学的话轮转换量化分析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赵霖,吴思军;戏剧文体学研究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7 高剑妩;申丹;;礼貌策略、人物塑造理论与戏剧文体学——综合性实例分析及模式修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8 封宗信;论生成文体学的功能主义思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1期

9 焦俊峰,姚喜明;《卖花女》语域变异的艺术效果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文安,贺爱军;《日出》人物对话的话语角色转换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梅美莲;小说交际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李华东;戏剧舞台指令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纪芹;体态语与会话含义的推导[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刘溯;会话中性别语言的语用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3 张军;戏剧文本的文学文体分析模式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秦伊楠;《王子复仇记》中人际修辞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艾懿;电影文本的语用文体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芳;汉语戏剧文本中“提示性语言”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孔艳艳;戏剧《太阳下的一粒葡萄干》的言语行为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8 金艳;从文学文体学分析莎剧《哈姆莱特》的汉译[D];四川大学;2006年

9 张婷;从英若诚戏剧翻译看译者主体性[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马琳岚;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翻译的比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熙,向怀林,侯平;电影和文学在交叉与分离中的互动[J];中州学刊;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小丽;;幽默短信中的语用功能分析[J];文教资料;2011年02期

2 菅艳华;;从语用学角度看语篇连贯——《傲慢与偏见》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李海英;;广告语言与言语行为理论[J];商场现代化;2008年27期

4 杨乐然;周锁英;;语用学视角下析影视语言的言语行为[J];电影文学;2011年02期

5 金立;;合作与言语行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余光武;;试论当代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构成及提升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2期

7 李冬燕;;浅谈语用学理论在广告语中的应用[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谢志辉;曾倩;;《讹诈》(Blackmail)的语用文体学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文红丽;;赵本山小品中幽默的语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0年07期

10 王俊华;语用与语篇连贯探析[J];温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文勇;;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批判——合作原则不必是原则(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孙淑芳;;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述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叶淑斌;;比较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语用推理模式的不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胡开宝;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贺君婷;;从语用学的角度谈谈幽默语篇[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梅那;;浅析网络中的两性调侃语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顺金;;幽默的合作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戴连云;;幽默欣赏与合作原则[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白烨;网络聊天室会话中违反Grice合作原则的现象分析[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何成洲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表演性”越界:语言、性别与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姜国权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博弈论和演化论拓宽传统语言学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刘凤侠;交际法教学特征探析[N];吉林日报;2009年

5 夏中华 渤海大学中文系;言语交际学与语用学分立而不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吴炳章;交际博弈论[D];河南大学;2009年

5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佳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询问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玉阁;汉语“讨价还价”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慧丽;《红楼梦》对话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华;汉语修辞格的语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田苗;政治性采访中语用预设的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马小宇;《傲慢与偏见》中会话的话语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许子明;同观福音书比喻故事的语用认知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7 卢素芬;《围城》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荟;言语交际的枢纽[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蔡娜;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10 连天雪;私人信件写作中的语用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22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22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9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