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25 08:57
【摘要】: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有多种变体形式,厘清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异同是语言与文化研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哲学基础入手,通过对5种基本单位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将文化概念作为语言文化学表意单位的一级变体形式,其他基本单位作为二级变体形式,与文化概念构成上下位关系,在知识性特征和抽象程度上相互区别。它们都可视为某种同时具备语言单位与文化单位特征的两面体,具有双重性,都是语言事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的认识中介,都具有符号层级性特征,分别反映了符号与认知、符号与历史、符号与事物、符号与交际等多种关系。厘清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基本单位问题对语言文化学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意义。
[Abstract]:The basic unit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have many variant forms.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units and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five basic units, we take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s the first variant of the ideographic unit of linguistic culture, and the other basic units as the second variant. The relationship with cultural concepts i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erms of knowledge and abstraction. Both of them can be regarded as some kind of dihedra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 unit and cultural unit at the same time, both of them are the cognitive intermediary between linguistic fact and cultural reality, and bot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y of symbols, which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mbol and cognition, respectively. Symbols and history, symbols and things, symbols and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relations. It is of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basic unit of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studies.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分类号】:H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艺远;;理解:开始与终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胡义成;生态·能量·中国地域文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周文文;发展伦理∶人类发展对伦理学的挑战[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4 程玮;;从伽达默尔文本观视角解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5 魏治勋;;民间法研究范式辨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胡义成;生态和能量系统: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又一新基础——论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对西方文化学最新成果的批判借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胡义成,傅明;中国地域文化:作为“集体潜意识”系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冯惠玲;陈心林;;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辩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韦森;当代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与经济学的语言反思[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10 尧新瑜;经济伦理全球化与多元化的两难选择[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倪梁康;;时间·发生·历史——胡塞尔对它们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倪梁康;;人的理念:天性还是历史?——由洪堡语言世界观思想引发的问题讨论[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彤;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5年

8 何林;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玉清;明清医学再认识[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秋霖;论合同的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张冉;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实践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索龙高娃;文学人类学方法论辨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刘晶波;“述而不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缪自锋;裕固族文化仪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范颖;社会文化的网络解构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7 夏青;芳草在沼泽中—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古典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8 肖彦辉;以人为本的哲学反思[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彭婵;新时期大众传媒对利川市土家族婚丧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10 邢惠芬;基于QFD的外包软件质量保证模型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菊;运用语言逻辑要素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刍议[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张守友;正确理解与运用概念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J];东疆学刊;1998年03期

3 杨冬梅,周晓晔;优化教学形式,教好心理学概念[J];丹东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4 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韩秀山;;错误的概念[J];作家;1997年12期

6 汪一为;试谈哲学概念讲解的方法[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黄振定;明确概念,译准词义[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8 汪奠才;“直接用外语思维”刍议[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Z1期

9 李治仲;文化概念的美学思考[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10 陈玉梅;译文的汉化与概念的汉化[J];理论月刊;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秋;;论绿色包装的概念和法律特征[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2 王玉庆;;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之道[A];生态文明·全球化·人的发展[C];2009年

3 梁军能;;关于水产健康养殖及其管理措施的思考[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4 周训芳;;环境概念的选择与公民环境权体系的构建[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5 匡海鸥;龚联遂;梁朝友;戴启镒;杨昌明;;论原生态蜂蜜的生产[A];2006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毛晶莹;;门户网站的概念与类型分析[A];第10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田传茂;;摘译新究[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苏红;;大学生婚恋观概念与结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马智;;疑难病的概念、研究方法及重点[A];全国疑难病症诊疗思路与方法研讨会第五届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吴小根;陈智博;宋福临;;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花荣;新基金概念(下)[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2 赵廷光;黑客的概念[N];检察日报;2000年

3 青海证券 黄硕;中牧股份“禽流感疫苗”概念惟一代表[N];福建日报;2001年

4 李凤发;空调炒“概念”[N];金融时报;2000年

5 李兆雄;“责任”概念四说[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陈学柳;RV 仅导入概念是不够的[N];中国汽车报;2002年

7 崔鹤同 嵇维柏;消费概念与市场空间[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8 记者 李武英;招标重概念构思私人所扩大试点[N];建筑时报;2000年

9 作者:红苗;止损的概念与意义[N];国际金融报;2001年

10 青海证券 黄硕;有没有“抗生素概念”?[N];深圳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万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计量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正斌;行政行为类型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运良;中国“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章敬平;论新闻自由[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秀峰;共性技术理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柳成荫;行动规划理论及应用探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杨金玉;论俄罗斯联邦刑罚的本质和构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邢广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病因及临床特点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波;败精理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都媛媛;论白领犯罪概念的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夏;论危险犯的概念和地位[D];山东大学;2005年

4 乌日娜;意识形态概念的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李霞;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解谦;论刑事政策[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朱云;行政事实行为若干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张轩;我国职工体育概念及管理体制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9 余钢;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小龙(杨晓农);网络报纸:概念、功能、发展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0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30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