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句际关系中的结构接应之对比研究
[Abstract]:The inter-sent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is not only communicative and meaningful, but also the structure. The inter-sentenc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and Chinese sentence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vocabulary and the grammatical means, sometimes depending on the meaning, the rhetoric and the pragmatic way.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eleven aspects, such as the reference, the return of words, the repetition of words, the same-root word, (context) and (close), antonym, the word-to-word, and the body of the predicat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日俄系;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的资助(03CYY009)
【分类号】:H35;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辉,刘露营;认知推理与深层回指的确定[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黄健平;;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衔接[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4 殷习芳;刘明东;;语篇连贯性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3期
5 吴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连贯研究与教学[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03期
6 王晓军;;被动句的语篇功能和认知理据[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王电建;认知模式与语篇理解[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陈曦蓉;论商务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9 曾炯巍,袁邦照;浅议词汇衔接及其文体效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赵秀凤;;过去完成时在意识流语篇中的空间构建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齐冲;;汉语复合句第二小句中零形主语的同指制约[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鞠玉梅;英语语篇分析的伯克新修辞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郑元会;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D];山东大学;2006年
9 谢艳明;诗歌的叙述模式和程式[D];河南大学;2007年
10 严轶伦;基于知识解析体系的语篇综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从系统功能语法看被动语态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篇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弘;指示词语的先用和反先用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许敏;英汉演说语篇照应手段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茜;篇章中的连贯性及作者与读者的交流[D];吉林大学;2004年
5 于延梅;英语语调在口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瑶;从指称类型考察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语篇连贯性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伊宾;英语幽默语篇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冰;英语广告语篇的宏观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曾文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与翻译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丛迎旭;名物化及其英汉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国;朱翠萍;;状态形容词可以重叠吗?——从“雪白雪白”与“雪白”的关系谈起[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2 李慧慧;;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认识“体”[J];北方经贸;2011年07期
3 张兴旺;;汉英被动表述句法结构比较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陈火枫;;一般将来时态的构成形式及用法[J];青苹果;2005年07期
5 易世龙;;用词汇的手段表示强调[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1年17期
6 孙明波;;对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几点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7期
7 韩程峰;;运用篇章理论 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1年19期
8 骆莉萍;;重庆方言重叠式浅论[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9 张宏磊;;语法化研究浅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王晓燕;纪e,
本文编号:2430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3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