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百年研究与反思
[Abstract]: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accumulation in the study of Dongba,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llection, collation, publication, compilation of reference books, general philology, comparative philology, and other basic work of literature collection, collation, publication, compilation of reference books, and other studies on general philology, comparative philology, and so on. It has become a new ho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philology. But in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so on, there are bottleneck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broken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ongba languag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iscipline planning, talent training,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broaden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improve the method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云南省丽江市博物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纳西族藏语音读东巴古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10XTQ009)
【分类号】:H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元鹿;;《纳西象形文字谱》评介[J];辞书研究;1987年04期
2 木仕华;纳西东巴文与藏文的关系[J];民族语文;2001年05期
3 陈振寰;王宪钿;;文字结构、文字体系和汉字的性质[J];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1期
4 喻遂生;纳西东巴字的异读和纳汉文字的比较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5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字不同源流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6 木仕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关于纳西文化研究的述评[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与汉形声字比较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甘露;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向萧;关于“东巴文是什么文字”的再探讨[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陈五云;汉字的起源和形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刘德增;鸟夷的考古发现[J];文史哲;1997年06期
4 王元鹿;汉字发生研究材料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刘德增;祈求丰产的祭祀符号——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新解[J];民俗研究;2002年04期
6 周利璋;汉字起源问题研究综述[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2期
7 许凌虹;《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运富;张素凤;;汉字性质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贾文;古文字中的“口”形区别符号[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曾超;巴人“白虎”的文化意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时鉴;;元代的对外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2 芒·牧林;;古突厥文来源新探[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爱军;契丹辽朝前期(907~982)契丹社会历史面貌解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殷晓蕾;生生为艺[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3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郑飞洲;纳西东巴文字字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7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甘露;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会秀;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艺术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2 阎伟;原始思维对《老子》和《庄子》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魏晓丽;《字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费维宝;汉语词缀“化”与其英语对应项之对比与互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李晓英;《俗书刊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英男;俄汉语借代辞格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晶;语言的“镜像”[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9 范常喜;甲骨文纳西东巴文会意字比较研究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曹萱;纳西哥巴文造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王元鹿;;《纳西象形文字谱》评介[J];辞书研究;1987年04期
3 甘露;东巴文抽象词汇及其表现形式[J];大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王元鹿;玛丽玛莎文字源与结构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木仕华;纳西东巴文与藏文的关系[J];民族语文;2001年05期
6 郭可教;汉字认知中信息处理方式和神经机制问题[J];心理科学;1984年04期
7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字不同源流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喻遂生;《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比较研究》质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喻遂生;纳西东巴字的异读和纳汉文字的比较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10 林向萧;关于“东巴文是什么文字”的再探讨[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连瑞;杜敏;刘坤;;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中的语料收集及原则[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苏香瑞;;浅析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的差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李静生;;说■(麻)[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4 曾昭聪;王博;;佛经音义研究的又一力作——徐时仪《玄应和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读后[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5 周国光;范崇峰;;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研究方法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修文乔;;翻译史研究方法的深化与创新——兼评王晓元博士《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引言[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8 陈行知;;《助字辨略》研究述评[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吴超;;纳西东巴文字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再生[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10 王增智;白洁;;带鼻音韵母的发音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万云;;胡裕树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思考——第五届国际对比语言学大会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范玉柱;;继往开来又一春——读王希杰《修辞学导论》[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炳昌;;关于作家语言风格研究方法的思索[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5 钟志平;;辩证思维 多元交叉——简论王希杰的辞格研究方法[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厹笾,
本文编号:2438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3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