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方言自感词“V人”的“表里值”及其情感偏向

发布时间:2019-03-11 11:16
【摘要】:方言自感词"V人"的研究从1984年起已经持续了近30年,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通过跨方言的比对,揭示"V人"词族的形式、语义特征及分类,并尝试从语言外部解释此族词语情感偏向的成因。
[Abstract]:Since 1984, the study of the dialect self-sensing word "V person" has lasted for nearly 30 years and accumulated a lot of valuable data. Through cross-dialect comparis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form, semantic 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V-person" ci-family, and tries to explain the cause of the emotional bias of this family's words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languag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罗昕如;;湘语中的“V人”类自感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吕建国;;慈利方言“A人子”式形容词和名词[J];汉语学报;2008年03期

4 刘瑞明;方言自感动词“V人”式综述[J];汉字文化;1999年03期

5 左衍涛,王登峰;汉语情绪词自评维度[J];心理学动态;1997年02期

6 张成材;;商州方言里的“形+人+哩”结构[J];语言科学;2003年01期

7 刘海章;;湖北荆门话中的“V人子”[J];语言研究;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陈小平;黄子杰;李跃平;;某沿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一年级学生基础医学课程学业情绪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06期

3 朱秀兰;李巧兰;;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J];兰州学刊;2007年08期

4 吴媛;;西安话的自感结构“V/A+人”及其与动宾/偏正结构“V/A+人”的对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天霞;李映忠;;甘肃省礼县燕河流域方言“的”字词语及“V+人”式词语汇释[J];陇东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乐国安;董颖红;;情绪的基本结构:争论、应用及其前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揭水平;;多维标度分析及其在探索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6期

8 赵玉红;;在汉语成语中探索情绪智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J];文教资料;2010年08期

9 王玲;赵蕾;卢英俊;;莫扎特音乐对幼儿表情识别能力的影响[J];幼儿教育;2012年09期

10 陈佳宜;;汉语心理动词研究概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武文杰;现代汉语视觉行为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易花萍;汉语名词陈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陈平;古汉语心理动词词义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玉兰;古代汉语动词的概念结构及其句法后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云;《红楼梦》心理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耿;现代汉语自感词语模“V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白鹭;音乐情绪智力结构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6 陈小平;临床医学本科生基础医学课程学业情绪特点及其结构构建的统计学技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罗惠;现代汉语“在VP1中VP2”格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艳;现代汉语“同意、不同意”表达方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郑家洁;现代汉语“高兴”与“不高兴”的表达方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郝薇;心理动词的语义与句法特点及偏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易经》心理动词语法功能析微——兼与甲骨卜辞比较[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朱冠明;湖北公安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J];方言;2005年03期

3 丰竞;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张幼军;反向心理动词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6期

5 江胜利;心理动词的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杨华;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7 王红斌;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8 郝琳;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认知解释[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9 王红斌;包含名宾心理动词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王红厂;近十年心理动词研究综述[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清凯;;论方言差异的形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苏文博;;浅析网络词语[J];语文学刊;2006年14期

3 肖显宝;;语言变异的社会心理成因探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文巧平;;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根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卢微;;汉语外来语素成因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秦礼礼;黄厚鹏;;外语学习焦虑成因及缓解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0期

7 叶桂郴;罗智丰;;汉语动量词形成的原因[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8 肖明艳;戴卫平;;反义词“上/下”不对称成因刍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1期

9 刘春丽;;汉语多音字成因简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杨峰;;汉英混用的成因及语用价值探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泓;;小议“零X”一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高振忠;普通话学习中的 高原期成因及对策[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军;河州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丽;名词句的形成、发展及因由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黄乐;现代汉语双音节同素异序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康月惠;汉语亲属称谓及其泛化使用:类型、成因和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真金;汉语口语交际及其教学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英智;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韦超;艺术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状位形容词重叠式的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付妮妮;汉语拼音字母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邱龙升;两汉镜铭文字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陈雪贞;英式汉语研究:问题及对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芬;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8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38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