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海飞丝广告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study analyzes multimodal metaphors in 21 Head & Shoulders TV advertisements. It tries to answer three questions: 1) what kinds of multimodal metaphors exist in Head & Shoulders's TV advertisements? 2) how do these multimodal metaphors appear through different modes? (3) what are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multimodal metaphor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re are two basic metaphorical systems in advertising: the existence chain metaphor system and the event structure metaphor system. Secondly, image mode, language mode and sound mode are used to complete the presentation of multi-modal metaphor. Third, some multi-modal metaphors show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itial state is different from the end state. Fourth, the beginning domain of some multimodal metaphors appears earlier than the target domain.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俞燕明;;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J];外语研究;2013年01期
2 潘艳艳;张辉;;多模态语篇的认知机制研究——以《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为例[J];外语研究;2013年01期
3 曾立;广告图文隐喻运作机制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4 侯瑞攀;赵秀凤;;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初探[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陈雅婧;;浅探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7期
3 陈明瑶;谢莉;;论多模态隐喻的认知和情感说服功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何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以央视公益广告Family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黎燕敏;;隐喻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孔蕊蕊;;从心理空间理论看广告中的隐喻[J];海外英语;2011年13期
7 石明星;董剑桥;;广告隐喻劝说功能的认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10期
8 赵智芳;刘宇红;;电视广告语篇中隐喻的认知诠释[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杨友文;杨华贵;;浅议隐喻滥用导致的认知困惑——以广告中的隐喻滥用现象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俞燕明;;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J];外语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丽;基本层次范畴及其在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彭茗玮;社会信息学视域下广告隐喻的认知解释[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美国脱口秀中的言语幽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方越;广告图文隐喻的认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王璐瑶;隐喻视角下的广告多模态[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保玲;中英公益广告中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沈杏轩;从文体角度审视隐喻功能的实现[D];福州大学;2006年
6 苏怀;动物基本层次范畴词隐喻的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燕;受众的卷入程度对隐喻广告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孙铭一;平面广告之隐喻表现形式与图像符号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赫男;英语广告中隐喻的概念整合视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魏杰;从空间整合理论看汉语歇后语的语义建构[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2 潘艳艳;;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3 张辉;展伟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4 冯德正;;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分类——系统功能视角[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5 覃胜勇;;美国9·11政治漫画隐喻认知[J];美术观察;2008年06期
6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7 谢竞贤;;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的隐喻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8 范朝秋;应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漫画与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9 李勇忠;言语行为转喻与话语的深层连贯[J];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10 熊学亮;;从语言转隐喻角度管窥视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春;;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6期
2 张捷;;概念隐喻在写作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孙蕾;;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J];考试周刊;2009年29期
4 施叶丽;;概念隐喻体系下汉译英翻译模式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5 郭笑甜;谭慧宁;;英语词汇中的概念隐喻[J];青年文学家;2009年17期
6 唐汉娟;;唐诗《琵琶行》中的概念隐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义静;周剑霞;;隐喻认知和英语多义词学习[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4年00期
8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徐欣;;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对比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史玮璇;顾臻臻;;概念隐喻理论和英语中多义词的记忆[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欣达;;从「悬、挂、吊」看现代汉语近义词的区辨[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蔡永强;;“张三追得李四直喘气”及其相关句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洋;郁鼎文;赵忠欣;;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兵器自动测控系统[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建伟;;Fuzzy图最强路与事故树最强割值[A];模糊数学和系统成果会论文集[C];1991年
6 尚妍;苏龙江;郭六笋;李雅茹;;基于LabVIEW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设计[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7 陈立民;;语言的结构和结构的转化——句子生成初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8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尚和利 王慧明;兰飞强化计划管理[N];中国航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友新;从事件结构到句子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毅;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蒋建民;对称与动作细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4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孙秀莉;基于动作细化的异步电路自动综合[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5年
6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孙肇春;汉语事体结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8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郑光;并发系统的动作细化理论[D];兰州大学;2008年
10 谢都全;论元实现和事件结构:动词短语句法[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毓瑾;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2 汤晓云;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寇丽莉;“心”隐喻的认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小异;汉语中“学习”概念的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铨;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简·爱》[D];苏州大学;2009年
6 唐汉娟;陶渊明诗歌中的概念隐喻[D];湖南大学;2008年
7 曾晓燕;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教学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张二娟;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莎翁作品中的时间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刘丽丽;从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通感[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凤平;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42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4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