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语境重构探讨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process, which is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or's re-creation after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language works. The translator, in the context of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rebuilds the context of the most similar to the source language works by the purpose language, so that the reader can realize and appreciate the emotion and intention express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to the maximum extent, thereby completing the translation task.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H08076)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晓宁;在具体语境中对词义的把握与翻译[J];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福英;;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郑海凌;钱钟书“化境说”的创新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刘莉琼;从格式塔意象看古诗《江雪》的翻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汪先锋;副言语语境与语篇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冯丽姣;;商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黄元清;刘言生;;语境研究概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8 钟开渝;古典诗词译释中的文化因素——古典诗词意境及文化底蕴的体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朱放成;语境化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刘珍;浅析语境对委婉语语义的解释功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萍;;毛泽东诗词与语义模糊数字的翻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郦青;;论韵体译诗之可行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赵艳秋;文学翻译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9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惠英;语用翻译中的语境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2 王金霞;语境与英语阅读理解[D];延边大学;2000年
3 李维章;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和影响[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甘琼;从《茶馆》的两个英译本看语境理论对翻译的重要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荣丽;语境对模糊限制语的影响与制约[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6 汪文格;矛盾修辞中的对立与统一及其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1年
7 Xie Yao;[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8 李娜;古汉诗英译的跨文化视角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李秀梅;得体性、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孙世明;语境语法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袁晓宁;语法结构的理解[J];中国科技翻译;1999年03期
2 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3 周军平;;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J];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4 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5 王初明;;运用写长法应当注意什么[J];外语界;2006年05期
6 徐翁宇,王冬竹;口语话语与语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7 杨连瑞 ,尹洪山;发展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怡敏;;The Story of an Hour两种中译本的比较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陈昊皓;;小议广告翻译的语用等效[J];华章;2011年13期
3 杨渊艺;王翡;;对翻译可译性及不可译性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艳;;从语域的角度看广告语篇的对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秀娟;全译语境作用机制论[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嘉敏;论翻译单位[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2 张磊;跨文化视角的翻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3 于苗;基于意义协调理论的语境动态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谢海燕;释意理论视角下的可译与不可译[D];湘潭大学;2007年
5 李萍;礼貌与文学翻译[D];山东大学;2006年
6 郭雯;释意与代码转换[D];苏州大学;2008年
7 印培沛;翻译的目的对等值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8 何君;导游口译——跨文化交际的媒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张敏;从符号学角度谈广告翻译[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10 周琳;翻译家王佐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5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4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