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修辞、逻辑、认知:叙事阅读过程的三种理论取向辨析

发布时间:2019-03-25 08:44
【摘要】:由于研究目的各异,修辞叙事理论、可然世界理论和文本世界理论对阅读过程的描述的侧重点有明显区别。修辞叙事理论中的读者涵盖"叙事读者"、与隐含作者交流的"作者的读者"和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实际的读者",修辞叙事学强调研究这3种"读者位置"与叙事的交流方式和相互作用。可然世界理论认为叙事是读者建构的可然世界,读者进入这个世界,就像进入一场游戏,用其中的游戏规则来确定叙事世界中的逻辑真值。文本世界理论认为读者阅读叙事的过程是一个"指示投射和转移"的过程,即把指示中心投射、转移到叙事中不同的人或物上。修辞叙事理论解决的是读者与叙事的修辞交流问题,可然世界理论解决的是读者如何确定叙事世界逻辑真值的问题,而文本世界理论解决的是读者对叙事世界的认知过程问题。
[Abstract]: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urposes of the study,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emphasis of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ading process between rhetoric narrative theory, probable world theory and text world theory. The readers in rhetoric narrative theory cover "narrative reader", "author reader" who communicates with implicit author and "actual reader" in concrete historical context. Rhetoric narratology emphasizes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hree kinds of "reader's position" and narrativ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ntingent world, narration is a possible world constructed by readers. The reader enters the world like a game in which the rules of the game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ogical truth in the narrativ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ext world, the process of readers' reading narrative is a process of "deixis projection and transfer", that is to say, the projection of the center of instruction is transferred to different people or things in narrative. The rhetorical narrative theory solves the rhetor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reader and the narrative, but the world theory solves the problem of how the reader determines the logical truth of the narrative world, while the text world theory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reader's cognitive process of the narrative worl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认知叙事学理论与实践研究”(08K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伟胜;;阅读效果还是心理表征?——修辞叙事学与认知叙事学的分歧与联系[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2 申丹;叙事结构与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评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9期

3 唐伟胜;;阐释还是诗学,借鉴还是超越——再论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学的共存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万敏;;戴维·赫尔曼的认知叙事学思想[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3 王腊宝;;当代欧美短篇小说的认知批评[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4期

4 胡小玲;;论生态与叙事的融合[J];东岳论丛;2012年06期

5 石洪生;;舒克申短篇小说《师傅》的叙事特征[J];俄罗斯文艺;2006年04期

6 史敏;;论《宣叙》的叙事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王振军;;后经典叙事学:读者的复活——以修辞叙事学为视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张万敏;;玛丽-劳尔·莱恩的认知叙事学思想[J];芒种;2012年02期

9 赵玉荣;;自然会话叙事的基本特性及社会认知叙事分析模式的建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刘世生;庞玉厚;;认知叙事学初探——以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文本世界为例[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芳;聚焦研究—多重叙事媒介中的聚焦呈现[D];云南大学;2011年

3 杨杰;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与文学观念[D];山东大学;2006年

4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秀英;基于历史典籍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术语对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银雪;叙事·认知·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艳君;《洛丽塔》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不可靠叙述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杨文彩;新兴国产青春偶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尚广辉;从角色叙述者的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晓柯;城市开放空间叙事性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玉华;小说叙事的概念转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祝惠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诗学[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8 陈耀辉;中小学校园DV节目叙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梅兰;从女性情感倾诉到性别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海燕;被贬损与被悬置的女性尊严[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2 申丹;美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小规模复兴[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3 程锡麟;试论布思的《小说修辞学》[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华;;如何培养大学生阅读能力[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2 严杰;;浅谈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2009年Z2期

3 ;百卉园[J];散文诗;2010年13期

4 赵锐;;引言分析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10期

5 张锦;;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1年16期

6 郭翔飞;浅谈英语语言阅读与问题理论(英文)[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张必隐;阅读过程的三种模式[J];心理科学;1986年05期

8 王乃霞,王乃毅;阅读过程的分析与阅读教学中的整体阅读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孙嘉卿;;阅读如同饮食[J];意林;2011年20期

10 林景鸿;阅读过程与阅读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奎艳;;论我国古代阅读过程论的科学性[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2 郭彩霞;;让学生自己走进“森林”[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黄丹丹;;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罗钧恒;;字式排版与词式排版文章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罗丽芳;;亲子共读,点亮儿童心灵世界的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张必隐;Joseph H.Danks;;中、英文阅读理解之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王雨函;隋雪;肖壮伟;;中文阅读过程中词的忽略的眼动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恽亚青;;语文课 让我喜欢 让我忧——谈存在的误区与改变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陈启山;萧宁波;;阅读中的元理解监控与调节[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王燕;刘继贤;;大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能力调查分析与提高对策——省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5C-298)[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红燕;玩中读读中玩[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泰兴市济川小学 徐峰;让阅读插上个性的翅膀[N];学知报;2011年

3 戴炜;加强社会阅读 提高人民素质[N];证券日报;2006年

4 云帆;为什么会从“我要读”变成“要我读”[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5 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小学 王菲;浅谈中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刘海宁;阅读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7 ;买书看书,,你是否“浅阅读”?[N];解放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秦声;为了贫困山乡的希望[N];贵州民族报;2010年

9 商报记者 张伊;好玩,让阅读水到渠成[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0 张敏;教孩子学会自己看书[N];常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兰兰;汉语阅读过程中心理词加工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菊玲;哈哈镜里的荒诞“世界”: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文本世界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唐伟胜;体验终结:雷蒙·卡佛短篇小说的结尾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隋雪;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瑞明;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水云;语篇理解中核心概念的建构与整合及教学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宝根;4-6岁儿童图画书阅读中文字意识发展的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付玉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高级阶段阅读眼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詹宏伟;EFL环境下的语篇表征与语篇理解[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爱珍;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插图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建波;不同水平高中英语学习者在阅读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娜;中国英语学习者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叶燕妮;论教师的朗读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立波;体裁分析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红丽;以文本世界模型分析“披头士”歌词中的否定[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俊祥;提高大学生互动式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刘纪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梁海英;双重代码理论在外语阅读过程中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莉琼;初中生英语阅读认知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6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46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8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