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问题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9-03-25 16:03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口译员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口译员来说,仅仅具备语言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口译也要处理文化传播的问题。本文从培养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出发,克服口译中的跨文化障碍。在口译过程,当我们听到源语信息时,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我们可能会产生误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找到一些方法,来提升译员的跨文化意识。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共分为四章。引言部分主要陈述文章的目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安排。第一章介绍跨文化意识的界定,跨文化意识与口译的关系,并分析国、内外先前的相关研究。第二章以对翻译硕士跨文化意识的调查研究展开,分析口译中由于跨文化意识欠缺造成的误解。文化差异,,社会习俗,思维模式和宗教信仰造成了语言方面的文化差异,构成口译中的主要障碍。第三章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口译员跨文化意识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口译员解决跨文化障碍的问题。第四章指出本文的局限性。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nterpreter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it is not enough for interpreters to have language skills alone. As 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vity, interpretation should als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ross-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preting, this paper aims to cultivate the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of interpreters. In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when we hear the source information, we may have misunderstandings du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is case, we should find some ways to enhance the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of interpreter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states the purpose, research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zes the country,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vious relevant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 caused by the lack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interpreta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of the Master of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social customs, thinking patterns and religious beliefs creat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onstitute the main obstacles in interpretation. In the third chapter,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of interpreters. To some extent, these suggestions can help the interpret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ross-cultural barriers. The fourth chapter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paper.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正翠;交际口语中的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罗明燕,邸爱英,陈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一项对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的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4 杨正翠;王军;;略论外语学习者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方瑞芬;;汉语语境中恭维语和恭维应答年龄差异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常悦珠;陈慧;;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阶段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孙静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张娜;;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7 陈东东;;论跨文化语用能力与口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张后尘;;关于双语词典的特色[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晓泳;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温雅琴;目的论在中英广告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447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47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c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