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21世纪重叠问题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9-03-27 11:42
【摘要】:本文对2000年以来的重叠研究进行回顾,评述近十余年来重叠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归纳这一时期重叠研究的特点,并对以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overlapping research since 2000, and reviews the hot spots and key problems of the overlapping research in recent ten year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lapping research in this period, and makes a prospect for fu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湘方言重叠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043)的成果之一;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025)的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湘语在广西境内的接触与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0BYY020)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玉明;夏群;;单音节动词原调式重叠AAy及其状态形容词功能[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邱莉芹,徐伟;试析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的突破与限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崔应贤;;论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及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蒋平;郎大地;;南京话形容词重叠的声调与重音[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5 华玉明;;对动词重叠形式词性的思考[J];汉语学报;2008年01期

6 吴吟;汉语重叠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7 胡孝斌;;动词重叠AABB式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006年04期

8 李文浩;;“动_叠+补”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历史考察[J];汉语学习;2009年01期

9 李文浩;;与“动_叠+补”组合相关的若干类型学参项[J];汉语学习;2010年04期

10 王永娜;;汉语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的韵律机制和语体动因[J];汉语学习;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张炜;刘民刚;吴为善;;吴语“Vv+A”韵律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方言BA式形容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张晓睿;;“看看、看一看、看了看”语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刘义青,张艳梅;深泽方言重叠式初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唐依力;齐沪扬;;多项式NP的语义指向及其做状语的认知理解[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7 汝淑媛;;对外汉语教学中相近表达式的用法研究——以形容词AABB重叠式和“很+形容词”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闫海芳;段泗英;;区分构式依赖型移就和语境依赖型移就[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屈正林;祈使句中动词重叠式及其语用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荣丽华;;状态形容词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蕾;;安徽泾县方言中一种特殊的单音节动词重叠[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2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姣;;简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楠;淄博方言的形容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业明;枣庄方言实词构词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艳;枣庄话状态形容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菊红;《红楼梦》重叠词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赵彦平;池莉小说语言特点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王俊;“常常”和“通常”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关黑拽;现代汉语频率副词“频频”与“屡屡”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丹;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妹;湛江闽语动词形容词重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3 杨国文;;“动词+结果补语”和“动词重叠式”的非时态性质[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4 王宝利,唐韵;《西游记》单音节动词重叠式VV与V-V的差异[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朱建颂;;武汉方言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1期

6 张宁;;昆明方言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1期

7 张惠泉;贵阳方言动词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2期

8 荣晶,丁崇明;昆明话动词重叠的句法组配[J];方言;2000年01期

9 屈哨兵;湖北宣恩话“V下V下的”动词重叠及相关问题[J];方言;2001年02期

10 丁邦新;;从历史层次论吴闽关系[J];方言;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琳;;从儿童语重叠看汉语重叠现象[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玲;汉语儿童早期论元结构发展的词类和能产性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宗武;;瑶族标敏话词语重叠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J];民族语文;1989年06期

2 骆莉萍;;重庆方言重叠式浅论[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3 符昌忠;海南村语词语重叠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刁小卫;杨庆国;;关于哈萨克语从格与向格[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李红湘;;湖南冷水江方言数量结构“A一A”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6 徐枢;谭景春;;关于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7 刘卫宁;;象声词词类问题再探[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11期

8 曾小明;;例析五华话的量词重叠[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9 吴贤英;;慈利方言量词的重叠[J];作家;2010年04期

10 许丽;;从“奔奔族”看“XXY”式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语文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吕建凤;;大同方言的重叠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李凤吟;;双音节性质形容词ABAB式的重叠——兼与AABB式比较[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亢世勇;刘海润;;基于数据库的现代汉语词类优势语法功能统计研究[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尚英;;VV与V一V式动词重叠的特征调查研究[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乔晓艳;黄正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回顾与展望[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李琛;;论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误区[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朝铭;;我厂无氰镀锌工艺技术回顾[A];贵阳电镀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牛保义;;我国英汉语宏观对比研究回顾与展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黄璐琦;张瑞贤;曹春雨;;我国生药学的历史回顾[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2001年老龄工作大事回顾[N];中国老年报;2001年

2 刘佐 整理;2001年税收重大事件回顾(三)[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徐涛;北京中联旧车车市11月行情回顾[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4 陶伟;PC市场:回顾2000展望2001[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德智;回顾2001年,上海贝尔在调整中成长[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冶金价格信息中心;2000年 钢材价格走势回顾[N];中国冶金报;2001年

7 李树年;最后的繁荣[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8 赛迪网资讯中心;2000年IT界11件大事回顾[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丹正 高宇 王恒周;回顾2001[N];粮油市场报;2002年

10 文正;中国企业美国上市回顾[N];中国工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彭春芳;湖南涟源杨家滩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陈璐;优选论框架下现代汉语双音节词重叠现象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Maharani(陈玉兰);汉语、印尼语动词重叠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苏俊波;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李兰;朝鲜语体词词尾的结合类型和语法意义演变[D];延边大学;2011年

9 胡清国;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武振玉;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杨;《红楼梦》前八十回动词重叠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维维;汉语重叠式状态词范畴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童健;《洛阳伽蓝记》副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4 李华;《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蒋协众;邵阳马草话的状态形容词[D];延边大学;2005年

6 李英美;《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秀琴;“历来”与“历来”句探析[D];暨南大学;2008年

8 林楚云;试论现代汉语叠结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亚丽;黔东南方言语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言军;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8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48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a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