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音节功能变异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发布时间:2019-03-29 20:17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证明,言语辨识中以音节为基本单位的做法和认识较为妥当,实证研究中的数据也倾向于同样的判断。在此基础上,音节的实际功效便得到了焦点意识。由于音节概念化时必定受类典范畴的羁绊,是以它必然呈现出典型-非典型的梯度特征,各种语言中的音节偏好自然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家族相似性都集结于音系内容和粘附结构这两个侧面。正是凭借对这一现象的感悟,母语者才构建起适合自己语言系统的音节模型和音节序列,然后以意向图式的方式向外扩展,添加阻断效应、搭配效应、节拍效应和停延效应等。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ves that syllable is the basic unit in speech identification, and that the data in empirical studies tend to be the same. On this basis, the actual efficacy of syllables will get the focus consciousness. Since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syllables is bound to be bound by the category of genealogy, it is due to its typical-atypical gradi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syllabic preferences vary naturally from language to language. However, the family similarity is concentrated on the phonological content and adhesion structure. It is by virtue of the perception of this phenomenon that native speakers construct syllable models and syllabic sequence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language system, and then expand outward in the form of intention schema, adding blocking effect, collocation effect, beat effect and stop effec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H0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宋然然;;语用层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徐志敏;图式理论在语篇阅读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朱宁;陈洁;;“Head”语义扩展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8 邓莉;隐喻对语义变化的阐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丽君;基于人体外部器官的英汉情感习语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张新华;符号结构与语法[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2 胡惮;李春玲;;概念变体及其属性的描写[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春玲;弱智儿童语义加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向花;时间在英汉词汇中的隐喻表征[D];浙江大学;2002年

2 师璐;从认知角度看空间隐喻[D];河南大学;2002年

3 聂新艳;句法象似性及其在文学中的文体效果[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江源;言语理解的认知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5 于秋;谚语理解综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一宁;模糊及其语用功能[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7 张葳;转义及形象性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严先慧;关联与言语幽默理解[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明宏;从认知角度对空间方位词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10 黄泽火;语法隐喻[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49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49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