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北京话的两种行为指称形式

发布时间:2019-04-03 06:48
【摘要】:本文讨论北京话行为指称的两种构成方式"这(S)VP"和"S这VP",描写了两种指称方式的指称意义和篇章功能,说明前加"这"构成的行为指称方式与嵌入"这"构成的行为指称之间的差别,并指出通过改变句法形态来指称行为是篇章需求所驱动的。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forms of "this (S) VP" and "S this VP" in Bejing dialect, and describes the referential meaning and textual function of the two referential mode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and "imbedded", and points out that referential behavior is driven by the need of text by changing the syntactic for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05AYY003)资助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庆汉;“N的V”短语中心语“V”语法性质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2 章也,任晓彤;试论汉语中的“N+的+V”结构和“N+之+V”结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4 张美兰;陈思羽;;清末民初北京口语中的话题标记——以100多年前几部域外汉语教材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5 王冬梅;“N的V”结构中V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2 陈庆汉;“N的V”短语中心语“V”语法性质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3 徐艳平;制约索取式和置放式句法转换的因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4 王红厂;近十年心理动词研究综述[J];青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5 游红明;浅谈现代汉语“NP+的+VP”结构——兼与陆俭明教授商榷[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6 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7 方经民;论汉语空间区域范畴的性质和类型[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8 陆俭明;;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陈庆汉;“N的V”短语研究综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王仁法,李东;现代汉语中的非预设性“NP的VP”宾语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陆俭明;;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王治敏;李勉东;;谓词带定式的配价研究[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8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文卫平;英汉驴子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茵;“X的VP”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和相关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水野江文;“X+的+VP”结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金雪花;重动句的制约因素和典型性特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马翠霞;定形偏正结构作主宾语考察[D];河南大学;2003年

5 孟德腾;现代汉语NP的VP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3年

6 陈景元;“VO_1要VO_2”句式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宁;现代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应兰茴;VV式句的及物性特征及其篇章功能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9 徐艳平;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朱军;现代汉语复杂宾语的语义特点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姚小平;《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马氏交通》历史功绩重议[J];当代语言学;1999年02期

3 王蕊;“对于、关于、至于”的话题标记功能和篇章衔接功能[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5 司富珍;汉语的标句词“的”及相关的句法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6 王冬梅;“N的V”结构中V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7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8 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维;张莹;;汉语史上“麽”作假设标记历时小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2 袁伊玲;刘文祥;;黔东方言苗语的指示代词使用特点简析[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4期

3 步连增;;南方汉语中量词定指现象来源初探——以桂南平话为例[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4 朱淑华;;上古汉语“指示代词+NP”中指示代词的功能研究[J];理论界;2011年08期

5 辛斌;;间接引语指示中心的统一和分离:认知符号学的视角[J];外语研究;2011年03期

6 杨丽;;论英汉人称指示语中的“反先用”现象[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王晓辉;;汉英语法对比的认知解释[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全昌勤;何婷婷;姬东鸿;;基于义类的无导词义消歧方法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正光;;指称与句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远杰;定语标记“的”的隐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洪钟;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黄平;汉藏语数量名结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益民;绍兴柯桥话指示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2 王永杰;韩汉越指示词的共性和个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王立霞;韩国语指示词“(?)”和汉语“这/那”的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刘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系统和指示范畴[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罗欢;汉语书面语篇中指示词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谭云霞;英汉物指空间指示词语法化的认识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7 刘晓宇;用关联理论分析指示词[D];吉林大学;2008年

8 姜晓曦;韩中指示词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9 陈义清;克里普克严格指示词理论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智媛;论汉语指示代词“这·那”的日语翻译[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52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52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