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动词、事件与汉语中的宾语强迫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udy of event compuls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ocessing schem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enerating lexicon and the hypothesis of light verbs, and gives the formal criterion of event compuls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enerating lexicon and the hypothesis of light verbs. Make it possible to give a unified explanation of more phenomena.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event compulsion, that is, object compulsion, in the predicate-object structure of modern Chinese, and obtains some enlightening conclus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ent verbs, implicit verbs and object nouns, and classifies object compulsion into six categories: event implicature, activity implication, syntactic complement, lexicalization, event entity and light verb comple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句法语义接口研究”(10CYY032)的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蕾;现代汉语事件名词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袁毓林;;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的”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和“的”的语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1995年04期
3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4 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5 黄正德;;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J];语言科学;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姜海艳;;事物,行为,性质三大词类范畴的同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5 李春燕;;状态形容词句法功能的突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3期
6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的确定[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甘智林;带宾“V+一下_1”、“V+一下_2”格式的语序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9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10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金铭;;外国人语法偏误句子的等级序列[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书秋;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蔡永强;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孟艳华;事件建构与现代汉语结果宾语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朴镇秀;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黄贞姬;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9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2 褚晶;“一直”和“一向”的句法语义分析[D];北京大学;2010年
3 寇金凤;动词后带“过”的“把”字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钟鸣;汉英事件名词比较[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6 冯冬梅;种类量词的认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翼;汉语配对量词与英语配对单位词的范畴化及其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闻胜海;《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景然;论英语的时间系统[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彦卿;时量成分与事件名词的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邵敬敏,刘焱;论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测方法[J];汉语学习;2001年06期
2 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3 郭锐;;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中国语文;1997年03期
4 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5 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淑琼;文旭;;逻辑转喻的动态意义建构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2 宋作艳;;类词缀与事件强迫[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4期
3 沈力;;汉语蒙受句的语义结构[J];中国语文;2009年01期
4 刘馨西;;轻动词及其在双宾句中的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杰;;试论发生句——对隐现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句式意义的重新审视[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1期
6 代礼胜;;逻辑转喻与一般会话含义[J];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7 代礼胜;;逻辑转喻的会话语用含义理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8期
8 刘长庆;;轻动词理论与汉语相关问题研究[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9 吾买尔江·库尔班;阿里甫·库尔班;;维吾尔语一价动作动词配价研究[J];民族语文;2008年03期
10 解正明;;轻动词假说与词典释义[J];辞书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希明;;英语使动句的汉译变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莲花;生成句法框架内的蒙古语动词及其句法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晓娓;二语汉语致使结构的习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苗帅;现代汉语动词复制句的最简方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熊茜超;名词搭配中的语言迁移:一项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彭修洁;最简方案框架下英汉提升结构对比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5 焦奇静;最简方案框架下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6 苏迪;动词复制句结构的生成语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卜立;“吃+X+饭”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楠楠;最简方案与汉语的语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郭伟华;P_1为非施受关系的动结式及其相关句式的句法语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嫣;论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生成[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63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6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