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福建厦门方言的合音

发布时间:2019-05-18 02:58
【摘要】:本文从合音音节构成的语音规律、合音发生的层面、合音的固定程度及其对语音和词汇系统的影响四个方面详细描写了厦门方言的合音。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consonance of Xiamen dialect from four aspects: the phonetic law of consonant syllable, the occurrence of consonant, the fixed degree of consonance and its influence on phonetic and lexical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绍林;;四川彭州方言合音词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杨碧珠;古田方言否定词语合音现象初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6期

3 史秀菊;;山西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表现形式[J];方言;2010年04期

4 赵变亲;;晋南中原官话的人称代词[J];方言;2012年02期

5 邓享璋;;内陆闽语的同化与合音现象[J];方言;2012年04期

6 罗建军;;大冶陈贵方言口语中的合音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徐波;宁波方言中的合音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孙向华;覃怀方言中的合音词[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方少鹏;;登封方言中的合音词与分音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姜文振;试谈黑龙江方言中的合音现象[J];求是学刊;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政;;烟台方言特点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毛晨;;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靳开宇;;黑龙江方言概况及其研究述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4期

4 史秀菊;;山西方言的特指疑问句(一)[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陈勤;;古田平湖话两字组连读变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李滨;;闽东古田方言动词的否定音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陈勤;;古田平湖话声母语流音变[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李蓝;方言比较、区域方言史与方言分区——以晋语分音词和福州切脚词为例[J];方言;2002年01期

9 侯红娟;;稷山方言的合音现象与合音词[J];大众文艺;2013年13期

10 赵燕珍;;赵庄白语的合音音变[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坤;;商丘方言中的分音词[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洪钟;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子华;山西方言助词“了”及相关结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郑莉;河北中南部方言声调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昭君;山西交城方言代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永哲;凤翔方言代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敏;交城方言代词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刘虹宇;旁称代词“人家”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关伟华;长葛方言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6 刘倩;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李滨;闽东古田方言的形态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禹剑;荥阳方言词汇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高玉敏;灵寿方言的晋语过渡性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师蕾;河南辉县方言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盛裕;;潮阳方言的语音系统[J];方言;1981年01期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3 罗杰瑞;建阳方言否定词探源[J];方言;1995年01期

4 汤珍珠;陈忠敏;吴新贤;;《宁波方言词典》引论[J];方言;1996年01期

5 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概要[J];方言;2002年03期

6 史秀菊;山西临猗方言人称代词的音变[J];方言;2003年04期

7 唐正大;关中方言第三人称指称形式的类型学研究[J];方言;2005年02期

8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年02期

9 秋谷裕幸,,曹志耘;浙江庆元方言音系[J];方言;1998年01期

10 郑献芹;;浚县方言的人称代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2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静仪;合音字浅探[J];齐鲁学刊;1993年04期

2 王晓庆;;沙河方言的合音现象探讨[J];邢台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孙永根;“这、那、哪”的两种读音[J];汉语学习;1982年03期

4 吴启禄;;仙游方言的六个合音字[J];语言研究;1992年02期

5 傅定淼;反切源于合音新证[J];贵州文史丛刊;1996年02期

6 杨碧珠;古田方言否定词语合音现象初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6期

7 孙红举;;论汉语合音现象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卢冀峰;吴艳丽;;浅议合音字[J];语文学刊;2010年02期

9 王从;“合音”与“长言”——语言中一种有趣的现象[J];阅读与写作;1995年01期

10 孙立新;;关中方言“人家”的合音及其用法[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高刚;用党性和人民性唱响时代合音[N];辽宁日报;2013年

2 李娜;“双音”二胡 天韵动人[N];珠海特区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穆亚伟;辉县方言语气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79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79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