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谷撒苗语的声调特点

发布时间:2019-06-09 20:03
【摘要】:贵州省贵定县谷撒寨苗语今有A、B、C3个声调,古*D调舒化后-k尾韵音节归入今C调,-p、-t尾韵音节归入今A调。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弱化为浊擦音后,声母清浊的区别特征仍然存在,并增加了"爆发—非爆发"的发音方法区别特征,使得古苗语调类在谷撒苗语中直接保存下来并有新发展。谷撒苗语的声调特点说明汉语方言在声母保持清浊相区别的前提下有调类存古的可能性。调类存古的条件之一是在声母清浊相区别的基础上增加"爆发—非爆发"区别特征,来替换可能出现的音高区别特征;没有增加新区别特征的存古型调类会逐渐分化。
[Abstract]:There are A, B and C3 tones in Guzhai Miao language, Guid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after the ancient * D adjustment, the k ending syllable is classified into the present C tone,-p, and the ending syllable is classified into the present A tone. After the ancient turbid plug sound is weakened into the turbid sound, the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onant clear turbid still exist, and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nunciation method of "burst-non-burst" are added. So that the ancient Miao dialect types in the Gusa Miao language directly preserved and has a new development. The tone characteristics of Gusa Miao language show that Chinese dialects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tone preservation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consonants are clear and turbid. One of the condition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antiquity is to add the "burst-non-burst"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sonant and turbid, to replace the possible pitch difference feature, and the ancient tuning type that does not add new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will gradually differentiat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H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永燧;;罗泊河苗语的音韵特点[J];民族语文;1987年04期

2 陈其光;;西家苗语[J];民族语文;2007年04期

3 乔全生;;晋语的平声调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语文;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明;;晋语五台片入声调的演变[J];方言;2007年04期

2 李云兵;苗瑶语语音的基本理论和现实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3 李永燧;历史比较法与声调研究[J];民族语文;2003年02期

4 罗天华;;关于颜色词的分布[J];民族语文;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秘娟娟;平山下口话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和红艳;山西文水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辅世;;苗语的声类和韵类[J];民族语文;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汉语学报》2009年(总第25—28期)总目录[J];语言研究;2010年01期

2 阮咏梅;;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1期

3 阮咏梅;;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之语用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2期

4 ;书讯[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5 王三敏;;丹凤方言中的部分古语词[J];文学教育(下);2010年03期

6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构成的语用词缀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7 曹志耘;;关于建设汉语方言博物馆的设想[J];语文研究;2010年02期

8 李小婧;;林语堂的方言学思想综述[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9 张振兴;;赣语几个重要字眼的方言研究启示[J];汉语学报;2010年01期

10 ;《汉语学报》2009年(总第25-28期)总目录[J];汉语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桂林;;《全球华语词典》的编纂理念与实践[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刘进才;;语言共同体的形成与方言、土语的规训——共和国初期的语言规划与作家语言观念和创作实践的新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韦丽平;赵咪;曹文;;与上声和曲折调变读有关的文献调研——基于《方言》杂志的调查与统计[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陈泽平;;陶燠民《闽音研究》的标音法[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丁思志;;送气擦音的语音特点—以黔东南黄平苗语为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贝先明;;广州话单字调的音高和时长[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宁;李蕾;孟子厚;;长治方言词汇的可懂度调查[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魏伟;曹文;;太仆寺旗方言声调调值及入声和去声的语音演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杨俊福;“贵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故土”“苗语有苗语的运用、审美优势”[N];贵州民族报;2011年

2 罗兴贵;苗族文字在社会中的应用[N];贵州民族报;2010年

3 周耀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统一路径:从“书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语同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邹启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N];南方周末;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燕南;使用双语教学 促进民族发展[N];毕节日报;2010年

6 赵学瑛 曹馨 邱培刚;云南:13种少数民族语言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李宇明;多维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特派记者 唐峰林;融水佳节候嘉宾[N];柳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芽芽 石新荣;“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燕南;使用双语教学 促进民族发展[N];毕节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林;东莞粤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郑焱霞;湘桂边界南山乡话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金枝;矮寨苗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雪梅;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胡晓东;瑶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唐七元;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吴芳;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婷;苏州方言“XX叫”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玲玲;晋方言特征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艳丽;汉语方言“F+VP”疑问句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雪媚;广东丰顺汤南“半山客”话语音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海韫;安徽宿松话的双及物结构[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晓玲;莱芜方言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熊浩;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芳;湖南洞口赣方言词汇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肖自辉;岭南方言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伍巧平;新化方言称谓语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5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95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