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语世界的角度研究英若诚戏剧翻译
[Abstract]:Based on Andrew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Ying Ruocheng's drama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his specif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ut different from most of th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y, poetics and sponsorship power, This paper selects another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 theory, the discourse world, to analyze Ying Ruocheng's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objects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hi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discourse world" into translation studies mainly solves two problems: one is to break the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ideology and poetics, and the other is to further refine and materialize these two elements. Avoid the tendency of pan-ideolog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is concep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tries to confirm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discourse world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culture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alysis. The research text is mainly selected from Ying Ruocheng's English-Chinese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work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during the "Great discussion of the four-year Drama View" in China, which is a key perio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poetics concept of society have undergone a great chan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central theme of the specific works, this paper reveals how Ying Ruocheng balances the discourse world of the two languag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with rich examples. And Andrew Lefevere's six elements that determine the translator's balanced discourse world affect Ying Ruocheng's choice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balanced discourse world are the status of the source text, the self-cultural imag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acceptable text typ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and the acceptable word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Intentional readers and the acceptable cultural behavior model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have had a certain impact on Ying Ruocheng's macro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specific translation decisions.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含之;;美国翻译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化课[J];基础教育;2007年12期
2 高晖;;《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双译本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3 朱谷强;;视界融合下的禅诗英译:以寒山译诗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赵宁;;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翻译与文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牟磊;;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特点浅析[J];华章;2011年14期
6 王蕾;黄睿;李俊婕;;从英汉语言特点看公示语翻译[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孙飞红;顾飞荣;;林译《孙子兵法》中反义关系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8 韦新建;;中西恭维语对比与翻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逄锦凤;;视界融合在《功夫熊猫》中的再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郑茹;;浅析文化差异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建军;;从人工翻译到协同翻译[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中强;;提高查词和判别效率 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译?——翻译速度,翻译人才职业化面临的新问题[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韦忠和;;网络和翻译社区的建设[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Joe Zhai;;乘风破浪正当时 本土翻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甘柳青;;翻译的研究[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董敏;;翻译管理人才[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黑龙江省翻译协会[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10 余祥明;;逻辑推理在翻译中的应用[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晴佳;“亲爱的”翻译是懒惰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柳霞;《五经》研究和翻译首先应从字义入手[N];光明日报;2009年
3 国际译联副主席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黄友义;翻译是桥梁也可能是屏障[N];人民日报;2009年
4 记者 朱侠;高度重视翻译提高外宣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文敏;做一个优秀的翻译很难也很有趣[N];浙江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舫 任姗姗 博主 李辉 (传记作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作者);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N];人民日报;2009年
7 黄美茹;翻译市场每年以1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N];就业时报;2009年
8 记者 蒋国华;300部译著亮相全省翻译作品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9 记者 周波;我市设立翻译特色人才基地[N];成都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媛媛;榆林市翻译中心成立[N];榆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6 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夏晶;晚清科技术语的翻译[D];武汉大学;2012年
9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苏畅;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方方;格式塔美学观照下的戏剧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毛琳茹;论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王薇;改写理论视角下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翻译及其对《霍桑探案集》创作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晓春;接受理论视野下的企业简介翻译[D];中北大学;2010年
6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董安妮;目的论关照下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宋岳;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赞美诗翻译[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10 徐鹏;从《柳林风声》看童话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5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9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