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印尼语与汉语条件关联词对比研究与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14 11:59
【摘要】:复句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社会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学好汉语和印尼语复句,对印尼语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母语对我们学习语言有影响,所以我们在印尼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既要了解印尼文化背景差异,也要注意语言表达习惯差异。 汉语和印尼语复句有多方面的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从意义关系看,两种语言都有平列、因果、选择、条件、假设以及转折关系的复句,印尼语有表示工具、方法意义和强调意义的复句,而汉语没有。从印汉复句条件关联词来看,两种语言的关联词有很多语法功能和表达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合用关联词,但并不完全一一对应,在合用关联词的搭配上也不尽相同;从句式看,汉语复句的条件关联词大多数是由合用关联词构成的固定句式,虽然印尼语的条件关联词在口语复句里没有严格的固定句式,可在书面语它们有固定的句式;从语序和结构看,汉语与印尼语复句的前后分句位置大体相同,但也存在前后分句位置(语序)不同的情况,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印尼语、汉语条件关联词的这些异同,会对印尼留学生的汉语复句的习得产生正负迁移作用。印尼留学生在复句条件关联词使用中常常出现错用和滥用关联词、关联词位置颠倒、关联词搭配不当、语句结构混乱、整体层次不清和分句之间缺乏意义关系等问题。对比、梳理出汉语和印尼语复句条件关联词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发现汉语复句运用中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偏误及其成因,从而为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提供依据。
[Abstract]:A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the complex sentence has very important use value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Learning Chinese and Indonesian complex sentenc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tudy of the Indonesian language. Because the mother tongue has an influence on our learning language, we should not only know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donesian cultural background,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language in the study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Indonesian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common points in the complex sentences of Chinese and Indonesian, an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at sense of meaning, the two languages have the complex sentence of the level, the cause, the choice, the condition, the hypothesis and the transition, and the Indonesian has the complex sentence of the meaning of the tool, the method and the emphasis, and the Chinese does not There are many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the same or similar co-occurrence words in the two languages, but they do not have a corresponding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dition-related words of the Chinese complex sentence are the fixed sentence structure composed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ssociated words. Although the condition-related words of the Indonesian language do not have a strict fixed sentence in the oral complex sentence, they can be fixed in the written language, from the order and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ition of the sentence is differen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associated word in the sentence is inexhaustibl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Indonesian and Chinese conditions will b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omplex sentences of the Indonesian students. In the use of the complex sentence condition, the Indonesian students often have the wrong use and abuse of the associated words, the position of the associated words is reversed, the associated words are not properly matched, the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 is confused, the whole hierarchy is not clear, and there is no meaningful relation between the sentences. In contras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levant words of the Chinese and Indonesian complex sentences are sorted out, which can help to find the bias and the cause of the universality and regular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lex sentences in the Chinese, so as to provide a more targeted teaching strategy.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631.2;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9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翁奕波;;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9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99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a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