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的含义
[Abstract]:Reference is the innate function of the real word, and the referential function of the word in the sentence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ferential function of the word.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referential function of words, then analyzes how the words in sentences realize their referential function, and finally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referential" in various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现代汉语指称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得到2007年教育部社科项目(项目编号:07JA740003) “现代汉语指称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得到2007年天津市社科项目(项目编号:TJZW07-2045)的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2 王红旗;;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3 彭可君;关于陈述和指称[J];汉语学习;1992年02期
4 王淑华;现代汉语指称与陈述问题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王莉莉;“指称性主语、陈述性主语”分类质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周国光,黎洪;现代汉语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熊仲儒;;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杨峥琳;刘倩;;离合词中时量补语位置探析——从“结了十年婚”说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袁本良;“者”“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之二[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陆俭明;;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朴正九;;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语法条件及其教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张玲;熊文;李义杰;刘勇;;基于知识库的现代汉语数量短语的识别[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崇涛;类指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凌栻;《居延汉简》动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王荣;汉语“NP的VP”结构在句子中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绍群;论修饰语的表述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剑锋;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6 杨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7 王业兵;从语境角度考察词义演变的规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刘红梅;论形宾动词[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胡玉华;《世说新语》助动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罗茵;“X的VP”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和相关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2 陆俭明;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J];汉语学习;1983年02期
3 彭可君;关于陈述和指称[J];汉语学习;1992年02期
4 王红旗;功能语法指称分类之我见[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5 王莉莉;“指称性主语、陈述性主语”分类质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陆俭明;;8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上的建树[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旭;;“好名字”的理据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张智学;指称论辨析——语言意义理论讨论之一[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赖红玲;王电建;;从指称关系看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互补的可能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葛为为;;指称理论视角下的语义三角[J];考试周刊;2009年37期
5 曾祥云;;“名”:在语言符号理论的视阈中[J];学术界;2011年04期
6 张智学;指称与涵义关系探析──语言意义理论讨论之二[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俞洪亮,秦旭;论FIS分句的语义地位及其对语篇衔接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曹秀玲;;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指称现象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9 冉永平;关联理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语用照应与关联》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10 魏春洁;;句子—语句的多维度考察[J];外语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帕提古丽·麦麦提;汉维篇章语法衔接手段[D];新疆大学;2005年
2 李丹;中英文指称的对比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晓旭;语言学视角下的店铺命名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怀宁宁;指称论研究的语境维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郑州;语词研究的语言哲学维度[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董丽杰;语言学视域下商标命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志龙;中英文电影台词的强势模因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姜雪;新闻报道的语篇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9 许保芳;英汉叙述语篇人称指称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贾军红;指示语:心理空间与主观性[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4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0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