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聚合词的语法功能及其名词性倾向

发布时间:2019-06-25 12:46
【摘要】:聚合词是汉语中一种非常独特而有价值的词汇现象,它们都是由同属于一个语义范畴的几个成分并列组合而成。按照构成成分,聚合词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名素型聚合词、动素型聚合词、形素型聚合词、其他类型聚合词。这些聚合词的语法功能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名词性倾向,这主要跟多数聚合词意义泛化或产生转义有关。
[Abstract]:Aggregate words are a very unique and valuable lexical phenomenon in Chinese, which are composed of several components belonging to the same semantic category.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ent components, polymeric word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nominal morphemes, morphemes and other types of aggregates. On the whole,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these aggregated words show a certain nominal tendency, 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generalization or escape of the meaning of most aggregated word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汉语聚合词语研究》(J11WD56)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秀芳;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齐沪扬,连蜀;动词性短语与动词的功能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欣;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绍群,王进安;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的语法特点[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蔡绿;试论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中的新词语教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陈慧;“你VvO”格式初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洪涌;先秦两汉商业词汇—语义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左双菊;位移动词“来/去”带宾能力的历时、共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晓然;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丽丽;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道娟;《现代汉语词典》新旧版本动词、名词、形容词同一义项释义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李振中;单项定语的性质与“的”字的隐现[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吕峡;现代汉语中体育词语泛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辉;股票用语泛化论[D];武汉大学;2005年

7 宋春淑;专门词语词义泛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乔丽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振东;《论衡》复合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志恺;现代汉语字组“有×”的词汇化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月圆;复合词研究[J];当代语言学;1995年02期

2 刘玉杰;动宾式动词与所带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3 吴世雄,陈维振;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4 安华林;“四字骈语”初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董茜;聚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02期

6 徐艳华;浅谈汉语的临摹投射[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曹炜;现代汉语聚合词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3期

8 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9 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波;;简述谚语的语义特征及其语法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2 曲建华;;汉语动量词语法功能溯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阚婷婷;刘柳;;并列式成语的界定方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曹志耘;;吴语汤溪方言合变式小称调的功能[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5 万琴;;南昌方言中“个”字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6 陈波;;论动词运用的陌生化[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7 刘杰;;兰州方言的人称代词[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8 胡勃;;殷墟卜辞方位词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杨颖;;浅谈风陵渡方言中的“咱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丁沾沾;;论宜城话中的“AA神”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翠兰;;基于语料统计的汉语成语语法功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莫彭龄;;词汇的“词”、语法的“词”和修辞的“词”[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邹媛;;单音形容词重迭式作修饰语的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秀敏;;浅论现代汉语介词结构及其语法功能[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杨正超;;现代汉语时量词研究概述[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7 袁金亮;;说“掉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郭文燕;;区别词新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国庆;;浅谈词类的辨认[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胡宗哲;还“油藏”的“藏”正确读音[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邵敬敏;不喜欢戴校徽的调皮学生[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赵万勋;生词听写与课堂组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魏薇;文言实词[N];天津日报;2004年

5 于亭;现代语言学形态视野中的甲骨刻辞语法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7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8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首部以语气成分用法作为编写对象的词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巧兰;河北方言中的“X-儿”形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霞;《金瓶梅词话》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徐艳华;现代汉语实词语法功能考察及词类体系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朝红;中古汉译佛经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红梅;汉语聚合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史冠新;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余东涛;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晋;人体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贺燕;现代维吾尔语量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王海霞;《祖堂集》语气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朱玉梅;《韩非子》形容词谓语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华;《左传》否定词“非”“未”“勿”“毋”“弗”“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曾雄伟;紧缩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7 季娜;未登录词的语法功能猜测[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蒋协众;邵阳马草话的状态形容词[D];延边大学;2005年

9 孙冬妮;上古汉语助动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单宏伟;《楚辞》双音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5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05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