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诗经》性别称谓与周人的审美倾向

发布时间:2019-06-26 20:37
【摘要】:《诗经》中丰富多彩的性别称谓,折射出周人特定的审美倾向。"君子"、"良人"、"叔"、"武夫"等男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男子"德"、"貌"、"才"之"温厚勇壮"的审美倾向;"淑女"、"佼人"、"硕人"、"静女"等女性称谓体现了周人重视女子"德"、"貌"之"窈窕淑善"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的形成与当时以农为主的经济、多子多孙的观念以及礼乐文化有关。
[Abstract]:The rich and colorful gender appellation in the Book of songs reflects the specific aesthetic tendency of the Zhou people. " The male appellations such as "gentleman", "good man", "uncle" and "Wu Fu" reflect the aesthetic tendency of Zhou peopl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men's "morality", "appearance" and "talent", and female appellations such as "lady", "outstanding person", "master man" and "quiet girl" embody the aesthetic tendency of Zhou peopl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women's "virtue" and "appearance". The formation of this aesthetic tendency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y dominated by agriculture, the concept of many children and many grandchildren, and the culture of etiquette and music.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13) 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CUC12C03)
【分类号】:I207.22;H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凤鹏;《说文》“美”的语义取象考释[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 翟相君;《诗经》里的德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Z1期

3 刁生虎;罗文荟;;“狂且”与“狡童”[J];文艺评论;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国光红;释“狂夫”[J];文学遗产;1997年01期

2 刘玉娥;“既且”别解[J];文学遗产;2002年04期

3 康保成;古剧脚色“丑”与傩神方相氏[J];戏剧艺术;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雪莉;;从《诗经》婚恋诗看周人多元的婚姻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刘儒;李寅生;;《诗经》周人家国精神浅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宋娟;;从《诗经》看周人生命意识的深化[J];学习与探索;2006年06期

4 付以琼;;从《诗经》看周人的婚恋观[J];兰台世界;2008年02期

5 姜楠;从《诗经》看周代祭天礼仪[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王洲明;论《诗经》的文化品格[J];文史哲;1997年04期

7 韩玺吾;;从《诗经》看周人的文化精神[J];唐都学刊;2006年03期

8 张国儒;;华夏文明史的第一个春天——试论《诗经》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艳萍;;《诗经》燕饮诗与周人的生命意识(上)——《诗经》燕饮诗研究之五[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宋娟;;从《诗经》看周人生命意识的觉醒[J];学术交流;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家琦;;《诗经》中的建筑价值解读[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杨永林;;诗化的法制——《诗经》与汉代法制的关系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宋娟;木斋;;从记录功能和叙事手法看《诗经》的散文性[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黄维华;;“谷”与《诗经》中三首女性悲怨诗[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王以宪;;论《诗经》的幽默艺术[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路红;;试析《本草纲目》引据《诗经》的草类植物[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蕊;俞启定;;《诗经》教本的历史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马银琴;;论“二南”音乐的社会性质与《诗经》“二南”的时代[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许志刚;;周部族在音乐与诗歌领域的贡献[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凌;温柔敦厚还是激楚奔放?[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胡新生 徐祖明;淇水诗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张蕾;《诗经》中的时间意识[N];光明日报;2004年

4 秦德君;大师和“大师现象”[N];学习时报;2008年

5 周笃文;诗,中华文化的灵魂[N];团结报;2010年

6 王芬;诗歌与社会关系的反思与重建[N];文艺报;2009年

7 赵沛霖;从文化史角度看《诗经》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8 海南日报记者 伍立杨;《诗经》:最美的诗章,最美的书[N];海南日报;2010年

9 李凌;《诗经》中被误读的情诗(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诗经》的人文精神[N];文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雪萍;隋与唐前期《诗经》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孙秀华;《诗经》采集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邹晓春;元白对《诗经》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牟秀文;耦合图式理论与《诗经》解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世洋;上古“诗”的原型确立、范畴拓展与《诗经》的形成源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姜亚林;《诗经》战争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立志;汉代《诗经》学及其渊源考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胜波;《诗经》农祭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雪静;《诗经》男女春秋盛会与周代礼俗[D];河北大学;2003年

3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守华;《诗经》动物意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佳佳;《诗经》中的生命文化原型及其美学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谷小溪;康熙时期《诗经》文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苏罗;《诗经》燕飨诗与周代礼乐文化的构建[D];暨南大学;2010年

8 徐雁;《诗经》中形容词同义词的类别和多组同义词的意义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音;《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D];北京大学;2010年

10 李健;朱熹《诗经》诠释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06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06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