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文心雕龙》的篇章语用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9-07-20 14:13
【摘要】:在de BeaugrandeDressler(1981)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并尽量保持《文心雕龙》文本的原有思路,本文构拟了综合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包括篇章的组合性成分:合语境性(第三章)、意向性和可接受性(第四章)、认知性(包括隐喻性)(第五章)以及互文性(第六章);以及这些成分与篇章的调节性原则之间的互动关系。按照程序法,,每章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各章既专注于讨论《文心雕龙》篇章语用学思想某一具体方面,又十分关注它与篇章语用学框架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力图以研究合力凸显该著作“体大思精”的“体系性”。 《文心雕龙》的语境思想涵盖语境组合观和语境综观。前者除了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还应该包括言内语境。言内语境,属于语言语境,在以往研究中备受忽视,体现为语层论,其中,“直接语境”和“间接语境”的概念较之弗斯和王初明等国内外研究者更为明晰、全面。语境综观不限于语境本身,展现出非纯粹语境的一面,亦不局限于静态语境,重视言语活动中的动态语境。非纯粹语境论可归因于刘勰的征圣、宗经思想,而动态语境既指语境是语用过程中的动态变量,又指语境构成因素的情境变异及其语用效果;既指语用主体对言语交际诸因素综合体的认知状态又指言语交际中主客体的交融过程。 《文心雕龙》的“义生文外”思想以“隐秀”观为核心。“隐秀”具有一体两面的理论特质,是刘勰鲜明的篇章语用观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以篇章的可接受性为准绳的。de BeaugrandeDressler(1981)在调节性原则中提出适切性(appropriateness)标准,其着眼点是当前情境与篇章的关联性,并据此判断参与者的加工难易度和深度,但这条标准比较笼统。刘勰提出作为适切性具体手段的隐秀观是对西方相关理论的有力补充。依据篇章的意向性、可接受性等标准,“义生文外”、“言外之意”和“会话含义(implicature)”等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不可无条件地等同使用。 随着篇章语言学的认知转向,篇章语用学研究离不开认知视角。《文心雕龙》的语言认知思想体现在“组句”和“成篇”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春秋笔法”的认知机制(也包括刘勰的某些隐喻思想),后者则集中体现于他的比兴观。“春秋笔法”的文化心理顺序象似性是对PTS理论的有力反拨和有效补充,而语义框架思想所负载的浓郁文化观是刘勰篇章文化语用观的有力见证。《文心雕龙》的隐喻类型突破了学界当前对隐喻的分类,其工作机制既凸显了隐喻的认知、情感双重功能,也揭示了隐喻创造新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的认知作用。 《文心雕龙》的互文性思想体现在《事类》篇对显著互文性的阐述和《体性》篇、《定势》篇对组构互文性的分析,其隐喻互文性、互文性隐喻、篇章隐喻以及篇章衔接等概念密不可分,共同指向篇章性。同刘勰的语境观一脉相承,他的文化互文性思想体现在篇章对社会主体的社会定位上,并依据语篇和历史的关系,将其划分为微观历史互文性和宏观历史互文性。《文心雕龙》的互文性范畴具有高度的向心性,与可接受性、认知隐喻性、连贯性、情境性和意向性以及适切性等篇章性标准密切相关。 透过研究框架,可以发现刘勰的篇章语用学思想内涵丰富,它既研究语言又凸显文化语境及二者的双向互动关系;既研究动态的言语活动过程,又研究篇章内在的语言认知机制;既涉及西方篇章语用学的主要范畴,如语境、意向性和可接受性、互文性等,又将它们与隐喻性及其它认知要素、语言的意义要素等的关联性纳入讨论的范围。正是这些概念之间彼此关联并形成循环,才构成了《文心雕龙》独特的篇章语用学思想体系。
【图文】:
“一体两面”的可操作性
图 4.2“一体两面”的可操作性概念的篇章语用学解读eaugrande & Dressler(1981)的篇章语言学研究构成性原则(constitutive principle)和调节性原则的观点出发,分析“义生文外”概念的篇章可接包括效度(efficiency)(参与者付出的努力最小化否达到交际目的)和适切性(approriateness)(语程序法所推崇的不再是抽象语法所谓的简明性、的可操作性(operationality)。程序法赋予了调节(efficiency)指的是加工难易度(processing ea
“语言学思想”的构件
片语只言中一闪即过,构不成持续讨论的话题。、传诸后人,而不只是凭藉口耳相承。故事可以耳闻口达,即使不妨害内容大体。思想却必须笔之于文,否则不能明晰稳固,难以空、传诸永世。成的文字作品,以推阐义理、明辨真假为旨归;就体裁来看,应史诗或其它文体。及至后期,还会出现专题性的论说文(姚小平,“语言学思想”的标准包括明确的思想者(或著者)、思涵、体系性及文字载体等 6 个具体对象,如下图所示。语I.明确的思想者(1)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3;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肖丹;;《文心雕龙·诏策》书写传统的转变——以唐宋两篇制诰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曲枫;;隐喻的滥觞——比兴修辞手法与中国史前信仰表达方式的比较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张少康;刘勰的文学观念——兼论所谓杂文学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曹顺庆;“《春秋》笔法”与“微言大义”——儒家经典的解读模式及话语言说方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姜望琪;;中国语言研究传统与语篇语义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尹德谟;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谢应光;认知语言学的语境观[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张春泉;;《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赵振铎;魏晋南北朝的语言学简述[J];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10 胡建华;《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丽萍;《文心雕龙》言意观的语用学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杰;刘勰《文心雕龙》的语用思想[D];浙江大学;2007年

3 蒋哲杰;《文心雕龙》骈句的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16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16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