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重构之路
发布时间:2019-09-16 19:30
【摘要】:所谓伦理,指的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作为人类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实践的翻译活动,自然也要受到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等伦理观念的支配和左右。尽管翻译伦理研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初见端倪,但伦理问题从一开始便可见于翻译操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忠实”、“求同”等传统理念即表现了伦理之于翻译的终极关怀。历经早期的萌芽意识、近现代的初步成型、后现代的批判颠覆及目下的“伦理回归”,凡此种种,翻译伦理问题无疑正在成为译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情况而言,翻译伦理研究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不足之处大致可见于研究模式或范式的不兼容性、片面性、局限性等,除此之外,有关伦理问题的思考多偏于具体性描述,且不乏零散化等弊端,故此尚需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加以梳理与整合。 翻译理念的历时性演变现象表明,翻译伦理观念的变化往往与理性认识的深度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理性认识无疑为翻译伦理的思考提供了理性基础,理性认识的深化均会对翻译伦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具有先验色彩的理性认识与早期“忠实”的伦理观、近现代工具理性与翻译的“求同”伦理观、后现代非理性及反理性思潮与翻译伦理观念的颠覆等等。众所周知,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多个主体的群体性主体活动,其中各主体之间的交往并非以简单或单一的直线形式展开,而是呈现为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方式,故此我们认为,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切入相关问题的探讨,则无疑能为翻译伦理的构建提供客观的理性基础。其原因如下:一、交往理性否定主体的唯一性,强调主体与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二、交往理性包含三个层面,即主体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主体与社会世界的关系、主体与主观世界的关系,且强调理性同时存在于主体与上述三种世界的关系过程;三、交往理性强调对他者的包容,倡导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和谐共处。 鉴于此,本论文拟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念为理论依据,,分别从客观维度、社会维度和主观维度三个方面对翻译伦理进行全方位的构建。文章指出,客观维度包括译者与原文文本、译者与译文文本之间的关系,社会维度指向译者与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译者与翻译委托者及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观维度则涉及译者的自我与他我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关系中,各参与要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既相互认同,又相互制约,通过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平等对话、共识共存,共同构成了翻译活动的伦理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本文编号:2536387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瑛;;西方翻译伦理模式探讨[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范丽;;自译与翻译伦理——以张爱玲的《五四遗事》为个案[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魏家海;;美国汉学家伯顿·沃森英译《诗经》的翻译伦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杜玉生;;西方当代伦理学的发展与译学研究——翻译研究中的伦理性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高玉;论“忠实”作为文学翻译范畴的伦理性[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6 梅阳春;;翻译的承诺伦理之透视[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映先;张人石;;《红楼梦》霍克思英译本中避讳语翻译的伦理审视[J];红楼梦学刊;2010年02期
8 唐培;;从翻译伦理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莉娜;;析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J];外语研究;2008年06期
10 申迎丽,仝亚辉;翻译伦理问题的回归——由《译者》特刊之《回归到伦理问题》出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辛玉婷;从翻译伦理角度谈许渊冲的唐宋词翻译[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6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3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