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青海汉语方言SOV句式宾格标记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9-09-21 16:14
【摘要】:绝大多数SOV语言都有格标记,其功能主要用来区别施受关系,根据施受关系的显豁程度,本文探讨了青海汉语方言SOV句式宾格标记的隐现规律,并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宾格标记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
【分类号】:H1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2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3 张成材;青海省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4年03期

4 贾f^儒;;青海汉话与少数民族语言[J];民族语文;1991年05期

5 谢晓安;华侃;张淑敏;;甘肃临夏汉语方言语法中的安多藏语现象[J];中国语文;1996年04期

6 王双成;;西宁方言的差比句[J];中国语文;2009年03期

7 李泰洙,江蓝生;《老乞大》语序研究[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饶宏泉;;时量成分语序变化的动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陈荣泽;;近十年汉语方言研究的新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岳凌;;汉语语序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罗天华;;语言类型学和我国语言学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明生荣;;论毕节方言词汇的来源系统[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林璐;;英语名词短语多项修饰语语序的认知识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俞咏梅;汉语的结构模式是形声模式——兼论汉语学字本位理论的语言学意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9 王朝培;;及物性动词-小品词结构的语序问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陈郁芬;;粤方言与闽、客方言进行体标记的类型异同[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祁艳;;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在英汉语言中的对比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吕f^;;英语属格中体现出的可别度领先原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罗天华;;试论动因运用对语序自由度的根本影响——以Hawkins长度顺序和可移动原则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吕f^;;英语属格中体现出的可别度领先原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中;易美珍;;篇章语序的认知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计数习俗中所见的原始思维[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翠;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韦佼灵;壮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0年

4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文思;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王晓斌;张掖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黄彬;《训世评话》句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希氏红绒;汉语、越南语数量名结构中的内嵌形容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丹萍;庐江黄屯方言里的两种含“把”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森;;甘肃临夏方言的两种语序[J];方言;1993年03期

2 李思明;晚唐以来可能性动补结构中宾语位置的发展变化[J];古汉语研究;1992年04期

3 马树钧;;汉语河州话与阿尔泰语言[J];民族语文;1984年02期

4 贾f^儒;从青海汉语的几个方言词看语言间的接触影响[J];民族语文;1994年04期

5 贾拉森,正月;蒙古语和藏语某些格形式比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曹聪孙;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王双成;;“家西番”之称谓探源[J];西藏研究;2007年03期

8 袁毓林;;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中国语文;1996年04期

9 姚振武;;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J];中国语文;1999年01期

10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青海汉语方言SOV句式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9年04期

2 张成材;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述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罗太星;青海汉语方言中的“宾——动”式——兼与程祥徽 张成材同志商榷[J];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4 张成材;试论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J];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5 李文实;青海汉语方言试探[J];青海民族研究;1991年04期

6 廖贞;;青海汉语方言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9期

7 高守成;青海汉语方言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8 马敬芳;青海汉语方言中三个代词的词义及语法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马梦玲;西宁方言中SOV句式浅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马梦玲;;西宁方言SOV句式与境内阿尔泰诸语言语法比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泰洙;《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梦玲;西宁方言SOV句式类型学特点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艳平;定襄方言谚语语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9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39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