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助词“者”的历史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月华;试析巴塘藏语中的几个结构助词──兼谈人称代词的音变现象[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符泊;唱“的”为di探[J];咬文嚼字;1997年02期
3 杨猛;;多余的“地”[J];语文月刊;1998年10期
4 曹炜;《金瓶梅词话》中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赵清永;;外国留学生阅读鲁迅小说应注意的几个语法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6 黄晓雪;;完成体标记的一个来源——以安徽宿松方言的“里”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景士俊;结构助词“的”、“地”、“得”(续完)[J];语文学刊;1981年01期
8 罗汝忠 ,关丽丽;简论《左传》中结构助词“之” 的用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9 吴群毓;;浅析“的”字词组在公文中的运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10 魏雨;;分分合合说“的”“地”[J];咬文嚼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国鹏;宋正国;;小学儿童掌握汉语结构助词的特点[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吕晓玲;;南安话的“遘”字补语[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锦笙;;语言符号“之”字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徐阳春;;关于“的”字的句法分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岳海翔;;公文标题排列中存在的病误例析[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6 熊瑜;;赣语樟树方言中“得”字的意义和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春;;彭泽方言“得”的几种特殊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姚旭晨;马建强;;几个汉语典型语言现象的范畴语法分析[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9 张锦笙;;“所"词新探[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10 刘红霞;;“AB的VP/NP”结构中的AB的功能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张雷;“者”字不当释为“痔”[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李小刀;学语文也要背公式[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唐书林;谁对电视剧屏幕用字负责[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4 黄川模;“蓦地”的“地”读音商榷[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赵珊;加强聋生词语教学 奠定聋生语言基础[N];毕节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谨香;汉俄语名词性短语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骆琳;面向计算机的现代汉语“得”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邓永红;桂阳土话语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芷;汉西附着现象的平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徐迎晖;文本载体信息隐藏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10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豪;结构助词“者”的历史演变[D];北京大学;2012年
2 邓甜甜;汉泰结构助词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周美英;关于留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 和“地” 的习得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覃明明;现代汉语结构助词分合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5 周如光;日本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张芳;维吾尔族学生汉语结构助词“的”的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王茂春;现代汉语后缀“者”构词规律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周敏莉;新邵寸石方言“子”和“唧”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霞娟;对与名词性替代词one功能相应的汉语表达形式的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袁倩;《鼓掌绝尘》“的”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9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3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