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蒙古国学生使用汉语副词“又”和“再”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25 11:49
【摘要】:外国人在习得汉语常用副词时存在较大困难,,在针对蒙古国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汉语副词“又”和“再”的教学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主要讨论蒙古国学生使用汉语副词“又”和“再”的偏误现状,进而在教学上提出一些建议,以便使蒙古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汉语副词“又”和“再”的使用。 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偏误分析方法,初步探得副词的习得规律,从而为汉语副词“又”和“再”教学提供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让蒙古国学生以及其他第二语言习得者对学习汉语副词“又”和“再”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研究范围、思路等。此外,还简单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和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了汉语副词“又”和“再”本身的区别、各种用法和意思,以及汉语副词“又”和“再”在蒙古语表达形式,异同等。 第三章主要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蒙古国学生对汉语副词“又”和“再”的使用状况及产生的偏误原因。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调查对象是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中文系本科二年级(2009级)的汉语学习者,蒙古国向导学院汉语班四年级(2007级)和蒙古国国际研究大学四年级(2007级)的蒙古学生。 第四章分析了蒙古国学生在使用汉语副词“又”和“再”产生偏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教学理论提出了几个有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主要是在蒙古学生汉语副词“又”和“再”学习基础上,针对蒙古学生的学习特点而提出的教学对策。在偏误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中汉语副词“又”和“再”的意义教学、并针对蒙古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改善汉语副词的教学技巧。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全生;何真;;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才”和“就”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2 金昭延;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的偏误分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滕红;;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副词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9年01期

4 张复东;汉语副词“还”的种种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4年09期

5 张一定;关于汉语副词的连用[J];语言与翻译;1987年01期

6 张复东;汉语副词“再”的种种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5年03期

7 薛秋昌;汉语副词“到底”一词的几种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5年06期

8 李性让;汉语副词“太”的种种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7年03期

9 彭坤;;《红楼梦》副词的历时考察[J];语文学刊;2007年20期

10 李性让;汉语副词“倒”的种种日译法[J];日语知识;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郭启辉;;浅析近代汉语副词“都”的源流内容[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徐以中;杨亦鸣;;现代汉语副词次范畴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基于24例汉语失语症被试的测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建强;;略论中介语理论与PSC[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河南平顶山市二中 李晓红;中古汉语副词“分别”的虚化[N];学知报;2010年

2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俊海;汉语副词的主观化历程[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萨仁其其格;蒙古学生汉语中介语名、动、形词汇偏误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卢智f

本文编号:2541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41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