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闽南方言的反复问句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文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
【基金】:法国国家科研署“闽南方言历时研究项目”(DIAMIN N°ANR-08-BLAN-0174)资助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韵;《元曲选》宾白中的正反问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2 李孝娴;;固始方言“可VP”问句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利华;;安徽蒙城方言的“可”字句[J];方言;2008年03期
2 胡晓东;;白午苗话的反复问句[J];民族语文;2008年02期
3 王艺娜;;元本《琵琶记》宾白中的疑问句[J];莆田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艳丽;汉语方言“F+VP”疑问句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玉梅;泗阳方言正反问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冷艳青;《三遂平妖传》疑问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婕;《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郭爱涛;《儒林外史》疑问句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张佳音;是非问句之历时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利霞;;晋语五台片的重叠式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2010年01期
2 邓孔昭;陈后生;;从台湾地名中的闽南方言文化要素看闽台地缘关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年01期
3 连涵芬;;闽南方言时间词语研究[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宋艳欣;;汉语VP-C1-VP-neg-C2式反复问句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5 纪秀生;;闽南方言研究中的又一部力作——评《闽南方言大词典》[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吕晓玲;;闽南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陈宝贤;;闽南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J];语言研究;2010年02期
8 李少丹;;闽台谚语异同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黄聪聪;;闽南方言与古汉语语法的相似性辨析[J];民族论坛;2010年07期
10 李建民;;那些让我们尴尬千年的方言[J];安徽文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榆生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施榆生;;漳州方音诗词吟诵初探[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林华东;徐贺君;;闽南地区双言现象与语言生活和谐问题——以泉州市区市民语言使用状况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颂育;;异源同型语素的辨析——以闽南方言多功能虚字眼“咧”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重奇;;专著《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内容简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娟娟;;弘扬闽南文化 实现资源共享——浅谈闽南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A];2008年湘粤澳闽图书馆学(协)会学术研讨会福建省论文汇编[C];2008年
8 王伟;;也谈方言岛问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陈桂蓉;;福建地域伦理特色及其对闽台文明发展的价值思考[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10 许颖颖;;明清时期闽吴两地真文、庚青、侵寻三韵合部的比较[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华东;闽南方言的流播与闽台文化认同[N];光明日报;2010年
2 周长楫 厦门大学;闽南方言:记录闽南文化的符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汪坚 通讯员 陈日新;开展闽南文化交流[N];湛江日报;2010年
4 记者 汪坚 通讯员 陈日新;开展闽南文化交流[N];湛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汪坚 通讯员 陈日新;开展闽南文化交流[N];湛江日报;2010年
6 记者 汪坚 通讯员 陈日新;开展闽南文化交流[N];湛江日报;2010年
7 记者 汪坚 通讯员 陈日新;开展闽南文化交流[N];湛江日报;2010年
8 记者 汪坚 通讯员 陈日新;开展闽南文化交流[N];湛江日报;2010年
9 记者 汪坚 通讯员 陈日新;开展闽南文化交流[N];湛江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汪坚 通讯员 陈日新;开展闽南文化交流[N];湛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芳;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李珊珊;漳台历史文化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睿渊;厦门方言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8年
6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岳立静;《醒世姻缘传》助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戚晓杰;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陈曼君;惠安方言动词谓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黄娜;《贤愚经》疑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卢红艳;天门方言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向荣;现代汉语中以“不”结尾的疑问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李封;宁波方言语气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甘锦秀;闽南民俗文化特色的月饼包装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林颂育;闽南方言持续体标记的来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韩臻;《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疑问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鲍珏;论王再习的方言歌剧创作[D];厦门大学;2008年
10 严奇辉;莆仙方言几个特殊句式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1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4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