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当代中国话语的中国理论

发布时间:2019-10-03 15:17
【摘要】:与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学、传播理论相比,西方的话语理论具有关注语用形式、权势斗争的优点。但是,作为一种强势的国际学术话语,它本身又带有文化偏见和霸权,并不能确切、充分地反映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社会的现实与需要,更不利于国际话语研究的创新发展。本文运用跨历史、跨文化的原则方法,提出一套既具中国立场、又有全球胸怀的当代中国话语理论框架。它突出展现当代中国话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劣势地位及其生成和理解的文化规律、原则和策略(如"言不尽意"、"平衡和谐"、"辨证思维"、"面子呵护"、"崇尚爱国")。文章还讨论应该选取的理论发展方向以及具体路径。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当代中国话语的基本特征研究”(编号11YJA74007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宁;;“全球本土化”语境下的后现代、后殖民与新儒学重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3期

3 孙英春;;跨文化传播研究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J];攀登;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静;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赵佳宾;孟凡平;;中西方心理测评融合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张忠梅;社交中程式化语言的功能及变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逯慧;张荣良;;徽州歌谣的艺术魅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沈晓洁;;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李利敏;;试论高尔吉亚的政治修辞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谭学纯;修辞幻象及一组跨学科相关术语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张伟锋;;跨文化视角下英汉隐喻的互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金巧英;;德汉成语来源及其文化内涵的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丽霞;;来自远古的朝圣——崇“九”的溯源和“九”的象征与潜比[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家珍;;谈文学语言信息的传送[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林达洁;;打破常规 异物重组——王蒙意识流小说语言变异谈[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5 张先亮;;文学语言文化特征论[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6 周淼;;《午后悬崖》语境差的建构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谢春荣;;广告语制造修辞幻象的四种修辞手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学辉;;试析鲁迅小说语言之幽默特色及其实现途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余华;刘楚群;;群体确称语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武红霞;王玲娟;;从汉语词汇探析“鹤”的褒义文化意蕴[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连楠;团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伟;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胡星;荒诞世界中的诗性语言[D];湘潭大学;2010年

8 薛萍;梁启超的“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黄胜兰;洛阳商店命名的语言特征分析及其社会属性探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宜兵;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词泛化的影响因素和语用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明星;;生命圆通与诠释循环[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2 王宁;全球化理论与文学研究[J];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3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汉语疆界的模糊与文学史的重写[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何明星;《管锥编》的诠释学特征[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乐哲 ,何金俐;文化对话的意义[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5期

2 倪昆;;经由个体的文化对话——“2009重庆Organhaus国际艺术家工作展示节”综述[J];画刊;2009年12期

3 米什科·苏瓦克维奇,付国锋;文化、他者与“小文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胡慧芳;;《最蓝的眼睛》中的文化霸权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胡慧芳;;《最蓝的眼睛》中教育的霸权作用[J];梧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余雪琳;范晓晶;;论康拉德后殖民主义思想观——以《黑暗之心》为例[J];南昌高专学报;2006年02期

7 吴端明;;詹姆士邦德回归:东方主义延续——对007电影的后殖民主义研究[J];电影评介;2007年21期

8 唐虹;;第三部门与文化对话[J];教学与研究;2008年12期

9 邹鸣;;世界语所面临的文化霸权[J];考试周刊;2009年22期

10 李智慧;;“贫穷色情”下的文化霸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秋业;;文化霸权与文化多元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王书明;;费耶阿本德对西方科学文化霸权的批判[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3 张振岩;赵国华;孙宁欣;;应对文化霸权 捍卫文化主权——学习“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几点体会[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主题:传播与社会之间[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何志鹏;;国际法治的中国立场[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铁仙;;瞿秋白的大众文艺论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于德英;;中西译论比较:在异同间寻求文化对话互动的空间——兼论勒菲弗尔的“中西翻译思想”[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素云;肖聪;;全球化进程中苏联在文化安全问题上的教训与启示[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莫伟民;;福柯的话语历史观及其与萨特的歧异[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融;首届“中国—加拿大文化对话”很轻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俞灵;中法文化对话:在独立性与多元化之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光芒;中国经验与中国立场不是一个问题[N];辽宁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肖菡;蒙启良会见“中加文化对话”代表团[N];贵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 任锐 杨冰;以中国立场 如何向世界发声?[N];重庆日报;2010年

6 记者 徐涟;第三届中欧文化对话在上海举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记者 张微;“第一届中欧文化对话”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本报驻伦敦记者 张晓;从西方媒体透视文化霸权[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杨建莹 漫画 李文玲;基业长青与昙花一现的文化对话[N];金融时报;2003年

10 记者 吴云;我代表阐述中国立场[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黄慧玲;美国文化价值观与文化霸权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周兴杰;文化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的话语重构[D];暨南大学;2006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秀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惠敏;当代美国大众文化的历史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楠;WTO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及中国立场[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琛琛;从奥斯卡最佳影片看美国文化霸权[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文化全球化中的美国文化霸权与我国的应对策略[D];宁波大学;2012年

3 刘亚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延迪;文化霸权: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方长勇;因特网与美国文化霸权[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6 魏藏锋;翻译中的文化失衡[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洪涛;后殖民理论视野下的美国黑人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8 唐欣玉;后殖民翻译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吴端明;邦德回归:东方主义延续[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10 童俊;微观触摸旅行中的后殖民批评: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五个关键词的译介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5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45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b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