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危机并非耸人听闻——与汉语危机否定论者商榷
【作者单位】: 池州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开拓;曹佳;;提升汉语地位,做好语言规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李心释;宋宁刚;;对“汉语危机”论的反思[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周力;马永;;“汉语保卫说”论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4 金燕;;共同守护汉语家园——《汉语的危机》简介[J];汉字文化;2006年01期
5 孙报;;汉语的“四大危机”[J];决策与信息;2008年05期
6 王希杰;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3期
7 肖李;;中国人的汉语危机[J];新青年;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岩;;中国外语教育制度:问题与改革[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庭华;;树立正确的国家体育语言规范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王燕燕,罗庆铭;试谈词典中的外语词语问题[J];辞书研究;1998年05期
4 赵家新;王希杰的语言观[J];池州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5 聂焱;;语言世界和非语言世界的显与潜[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石琳;;网络文学语言的异化和规范[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7 孙鲁痕;;网络词汇的变化与语言的自调节功能[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曾丹;吉晖;;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小龙;;从希伯来语的复兴寻找“汉语危机”的对策[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2期
10 杨洁;;“地方普通话”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家新;;重建语言之宫——王希杰语言观新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夏中华;;语言潜显理论价值初探[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3 李晗蕾;;零度偏离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赵家新;;王希杰的语言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夏中华;;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潜显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钟玖英;;潜显语言理论研究述评[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朝军;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王薇;从亲属称谓泛化看“哥/姐”由亲属称谓向社会称谓转移的动因与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范琳;学报编辑中语言文字规范化探析[D];暨南大学;2011年
4 蒋桂芝;初中学生作文语言不规范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希;中越边境(广西部分)边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语言态度调查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6 杨茂荣;论语言文字规范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薇薇;汉语语境下的网络新词语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8 吴立红;新时期语法规范理论及实践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高侠;现代汉语词语更替现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兰雪燕;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书面语句法的发展变化[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语言学家、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访谈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吕明臣;加强母语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陆丙甫;语言教学门内谈[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蒲向明;交错的彼岸:游移于英汉双语之间——兼论“英汉双语教学”与“国家汉语战略”的不对称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司玉英;美国的双语教育及其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贺绍俊;;汉语危机与新世纪文学的可能性[J];黄河文学;2007年02期
7 郜元宝;母语的陷落[J];书屋;2002年04期
8 王希杰;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仰民,许东晓;论《金瓶梅词话》的代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单辉;;汉语危机的生态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曹娜;现代汉语字母词浅谈[J];理论界;2005年09期
4 孙杰远;李玉玲;;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共生与传承危机——以广西那坡县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3期
5 苏倩;;刍议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资源的传承与发展[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6 王玉华,李宝席;谈外来词的使用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刘思思;;汉语发展特点的体现[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年02期
8 周永惠;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张法科,周长银;由引进到创新:TG理论在中国的20年[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10 罗刚;勐海汉语发展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孙朝奋;;写“简”、识“繁”、“打”拼音和汉语的规范[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5 林长宽;;应用文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助推作用[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张伟潼;;对“洋文”冲击汉语现象的基本估计与对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8 韩希昌;;韩语和汉语里的“口”和“嘴”[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9 朱海燕;刘丰;;英语俚语和汉语习语:中美亚文化群的一面镜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融;汉语在故乡的忧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彭泽润(湖南师范大学;汉语独特性遭遇全球化危机[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批评家 贺绍俊;不会母语的孩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邓聿文;汉语正处在百年来最好发展时期[N];东方早报;2007年
5 黄海;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七月亮相北京[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7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8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莫斯科实用东方学学院教师 黄立良;在俄罗斯大地上感受汉语温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记者 叶娇;地区启动青年农民汉语培训[N];吐鲁番报(汉);2008年
10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王宇;汉语国际推广要突出可持续性[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3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晓英;岩冲土家语的传承与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3 郑南生;汉语冗余信息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孙尊章;先秦时间副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艺飞;近年来称谓语的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小宁;汉语字母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晶;委婉语及其动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丁yN;[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张鲁昌;汉语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48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4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