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VP”与“VP一量”的句法与表意差别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现代汉语口气研究”(项目编号:TJZW08-1-021)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2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3 沈家煊;说“偷”和“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4 李宇明;“一量VP”的语法、语义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炜;和丹丹;;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跟”及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刘利红;徐佳丽;;语法化的探讨及对外语教学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丁庆刚;;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闫文文;;也说“好歹”的语法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徐明星;;国内语法化研究评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董彦屏;;从认知角度看“被”字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9 朱春秋;;“懒得”的同形异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张晓凤;张慧;;论量词“房”的产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成虎;;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寇金凤;动词后带“过”的“把”字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文思;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鹿楹鑫;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郭继懋;王红旗;;粘合补语和组合补语表达差异的认知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4 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把”字句“把”的宾语带量词“个”[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5 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6 陆丙甫;;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J];中国语文;1998年05期
7 张旺熹;“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3期
8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9 马贝加;对象介词“将”的产生[J];语言研究;2000年04期
10 董秀芳;述补带宾句式中的韵律制约[J];语言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淑娥;;中国花鸟画审美主体双重性之管窥[J];甘肃农业;2006年04期
2 彭立峰;;“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对西方史学方法论的反思[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贺学勤;;X-able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及其语义分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叶浩生;;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J];心理学报;2008年05期
5 徐以中,杨亦鸣;副词“都”的主观性、客观性及语用歧义[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6 李卫朝;;真理的主观性再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2期
7 肖雄;;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史学客观性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洪忠煌;现代电影叙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杨彩梅;;关系化——一种识别句子主观性语言实现的形式手段[J];现代外语;2007年01期
10 王长才;;论罗伯-格里耶小说的电影印迹[J];国外文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苏;;唯物辩证法视野下的新闻消费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关系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李金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保证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性[A];福建省审计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双龙;;媒体报道与“闯馆”事件——关于不明身份者闯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事件报道之述评[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邢全;李东方;李敬涛;许心;;植物园科普教育中的主观性、客观性与体验性及其互动关系[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易健;彭漱芬;;论文学的客观性和主观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6 马莹伯;;关键在于坚持唯物辩证法——试析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的主观性的论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7 孟宪武;;虚拟性爱——当代性科学研究的新课题[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8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海波;;科学往前跳跃100年会怎样[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科学的本源[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康平;集成电路 发展良机凸现[N];中国证券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肖玮;五大标志凸现[N];检察日报;2002年
3 记者 谢季宏;公路春运 优势凸现[N];重庆商报;2001年
4 博星投资;地产拉动 底部凸现[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阮湘华;武汉高科[N];科技日报;2001年
6 记者 王发枝;我省经济凸现四大难[N];福建工商时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郄永忠;标普大公司价值凸现[N];中国证券报;2002年
8 记者赵兴林;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凸现新亮点[N];人民日报;2002年
9 郑方平;西博会凸现中心城市辐射作用[N];国际商报;2002年
10 ;房地产业五大功能凸现[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成玉;韩国语和英语的时、体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2 周燕;观察客观性的认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裘涵;科学技术论视野中的技术标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于风军;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燕;文学文本理解中读者的主观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付江涛;对立统一:埃兹拉·庞德理论中的悖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3 马宾;对等翻译的虚拟性[D];苏州大学;2006年
4 李俊玲;程度副词的主观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贾军红;指示语:心理空间与主观性[D];河南大学;2006年
6 柳杨;虚拟语气的主观性[D];西南大学;2008年
7 伍倩;英语时态主观性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D];西南大学;2008年
8 封海燕;英汉指示代词功能对比及认知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雷玉德;法律解释的客观性辩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s,
本文编号:2552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5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