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隐喻的美学价值及文体效应——以《金色笔记》为例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丽艳;高维亮;曹叶秋;;《金色笔记》中的男性形象解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王晨;;从男权主义倾向到女权主义倾向——读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J];理论界;2008年03期
3 史玮璇;李静;;从女权主义到双性同体——《金色笔记》的主题分析[J];名作欣赏;2009年10期
4 朱清;;《金色笔记》女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体意识[J];外语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诗泽;;躯体:新的诗歌话语建构——新时期女性主义诗歌的性别突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黄燕;;男权社会的别传——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的另类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吴春;;中国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和突围——从反思陈染的创作发展历程谈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赵婧;;“雌雄同体”:杜拉斯一生的诠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张晓燕;;茜莉的再生——《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9 何刘杰;;二十世纪末中国女性写作文化意义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王丽娜;;欲望成长和颠覆叙事——评林白《一个人的战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3 汪美琼;;《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汤瑶;;《蝇王》男权社会里被沉默的女性声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陆兴忍;;后学语境下女性日常生活叙事话语权威的建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高鸿萍;;论变态心理在女性创作中的审美品格[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8 荒林;;郑敏诗歌:女性现代性文本[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9 刘杨;;浅议网络时代耽美文化的传播——同人女的小众亚文化[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10 李祥林;;女花脸·阴阳共体·文化原型[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新科;论约翰·厄普代克对女性意识的探寻[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佳;自我发现历程—《藻海无边》与《野草在歌唱》中的身份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必辉;从《帕梅拉》看塞缪尔·理查逊的女性观[D];湘潭大学;2010年
7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邹本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女性哥特的继承与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乔酉超;幻境中的真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婧;;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研究述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李玉萍;;从《金色笔记》的女主人公看多丽丝·莱辛的创作[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之剑;;英美文学选读[J];中国考试;2005年Z1期
2 ;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通知[J];外语界;2006年04期
3 李明心;王俊英;;英美文学的层进式教学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04期
4 田仙枝;;英美文学史教学中“互动”与“趣味性”教学探讨[J];学习月刊;2006年10期
5 郑月莉;;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5期
6 崔爱婷;;英美文学授课误区探微及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10期
7 康青;;关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覃承华;;略论英美文学中的“两希”情结[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胡敏琦;;浅析当代大学生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英美文学阅读的现状[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年08期
10 曾庆敏;杜曼;李争鸣;;浅谈提高“英美文学选读课”教学效果的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巍;江宁康;;文学与阶级身份建构——英美文学批评新论探究[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2 王敏;;个人叙事与集体叙事的冲突与矛盾——十七年英美文学译介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3 庄天赐;;运用英美文学的层进式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沈卓锋;;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名著阅读现状调查研究——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白雪莲;英美文学教材建设的新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牡丹江师范学院 李旭中;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李彬彬;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上海外国语大学 周敏;“方法无意识”:国际英美文学研究新动向[N];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外文所 玫柯;英美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郝田虎;研究英美文学 手稿不可或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乔兰;大学都需用英语授课吗[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朱珉迕;说中文和“拌洋荤”[N];解放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心灵;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英美文学阅读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孟博;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1917-1949)[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3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5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