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世说新语》和《晋书》同义修辞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5 20:39
【摘要】:同义修辞也可以叫做“同义形式”或“同义手段”,是表达同一语义的不同修辞形式或手段。同义修辞研究是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文体、时代的典籍,在记载和表述同一事件的时候,由于作者、用语环境、时代等主观和客观因素的不同,在字、词、句、篇章上会出现不同。这种不同为研究同义修辞提供了前提条件,也是汉语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的体现。本文以《世说新语》和《晋书》的同义修辞为研究对象,从词汇、语法、借代、模糊、省略五个方面着手,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归类与分析探讨来一探同义修辞的规律。 第一章:引言。包括四节。第一节介绍了《世说》和《晋书》的版本情况以及对作者的简介;第二节回顾同义修辞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是同义概念的发展阶段,国内争议的焦点;第三节介绍两书的比较研究概况;第四节阐述两书同义修辞研究的意义、范围及方法。 第二章:《世说》和《晋书》同义词汇。分为实词和虚词两个大类。实词主要从表达效果三个大方面进行讨论,虚词着重比较词法的变化。 第三章:《世说》和《晋书》同义语法形式。包括同义结构和同义句型。同义结构分为实词及实词性结构、虚词性结构两个大类。同义句型主要有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疑问句和判断句以及其他句型。从两书同义语法形式特点的比较和归纳来探讨中古语法的概貌。 第四章:《世说》和《晋书》同义借代。与传统狭义的借代相比较,同义借代在范围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不仅原来有同义关系的事物相代,也包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同义形式的互相替代。 第五章:《世说》和《晋书》模糊同义。第一节是模糊的概说、定义以及作用。第二节是模糊的例证分析包括语义本身的模糊,事实的模糊和表达的模糊。 第六章:《世说》和《晋书》省略同义。包括省略的概说,语法省略和语境省略。 第七章:余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宗许;《世说新语》疑难词句杂说[J];古汉语研究;1998年01期

2 王彦坤;试论古书异文产生的原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3 柳士镇;试论中古语法的历史地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董志翘,王东;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概述[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宋鼎立;读《晋书·载记》[J];史学史研究;1983年04期

6 王培基;同义手段研究综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7 张家文;古汉语省略研究说略[J];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陈伟英;;省略与省力[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柳士镇;《世说新语》《晋书》异文语言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1988年06期

10 宋闻兵;“水俭”与“五碗盘”——例谈古文的理解与标点[J];语文建设;2002年08期



本文编号:2556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56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4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