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陕北老榆林话的复句

发布时间:2019-11-05 23:24
【摘要】: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虽然它一般只流行于局部地区,但却反映了一个地域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特色。榆林自古就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方言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榆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性。老榆林话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语法,为许多典籍的研究提供参考,所以研究老榆林话对于研究榆林地区乃至整个陕北地区的语言文化、历史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老榆林话的语音、词汇与普通话有诸多相似之处,语法方面也是如此,但是老榆林话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本文主要考察老榆林话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的用法,在考察中与普通话的差异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老榆林城的人文地理及历史沿革和老榆林话中声母、韵母、声调的特点,及老榆林话的研究现状和意义,并介绍了现代汉语中的复句的定义和分句之间的关联。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是复句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是研究老榆林话中复句的语法基础。 第二章主要描述了老榆林话的联合复句中并列、顺承、选择、递进关系复句。第三章主要描述了老榆林话的偏正复句中转折、条件、假设、目的关系复句。通过句式分析和关联词应用说明老榆林话与普通话在联合复句中的异同,同时重点列出老榆林话中复句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通过举例来生动形象的说明老榆林话中复句的地方性特点。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老榆林话和普通话的复句,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相异的地方主要是关联词的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秋实;;榆林城镇空间结构演化与发展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5期

2 史怀昱;姚卓;杨琦;;“塞外江南”城市意象的传承与创新——榆林市景观规划的几点体会[J];城市规划;2009年07期

3 马晓琴;陕北方言的反复问句[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曹国安;试论复谓式单句[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胡金柱;王琳;肖明;罗旋;姚双云;罗进军;;汉语复句本体模型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刘育林;我国西北部高原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再划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凌立;汉藏假设复句的比较与翻译[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杨霞林;;复句内部分句间关系的本质属性与逻辑意义[J];南昌高专学报;2006年02期

9 李金柱;;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探究[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Z3期

10 马晓琴;陕北方言的选择问句[J];社会科学家;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路彤;明清时期榆林城的兴起与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李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徐秋实;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冯煜;榆林市土地退化机理及经济损失动态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冯登宁;靖边方言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陈松亚;林州方言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李建兵;榆林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黄淑芬;漳州方言连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6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56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