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心理学中的普遍语法理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家煊;心理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2期
2 周璇;饶振辉;;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方向问题[J];外语界;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小民;论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助手”角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清茂;邵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信息服务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银洁;;阅读教学中阅读心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4 凌茜;梁笑芸;;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朱蕴轶;阅读活动中的认知与情感[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蒋德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刘艳;浅析英语中语境对意义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汪精玲;图式理论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周建华;关于儿童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润芬;徐凡;;自信心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徐海;;英、汉分类词典编纂刍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钟雪梅;;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洪焕梅;;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谢必伟;;小议外语听力理解中语言的心理表征[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许秀玲;;语境中的词义猜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承弼;;语境分类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曾丽芬;;Schema Speeds up Exposition Reading[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范敬民;;基于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沁;思维风格、听力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继东;中国EFL学习者中介语交际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辛宏伟;3-6岁维吾尔族儿童汉语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俊丽;教学设计原理在英语网络课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湛意;口译理论新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朱捷;折中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单军锋;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连贯研究及对读前教学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杜烁;中国高校俄罗斯地理课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玲;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常果;基于学习风格的英语课外辅助教学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申维;中学英语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的个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平;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回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江晓红;成就动机和归因对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研究;2003年01期
4 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5 汤闻励;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6 文秋芳!210093;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7 郝玫!030024,郝若平;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8 武和平!730070兰州;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9 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10 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长胜;;新的语言学理论——生成语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2 程杰;心理现实性:生成语法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取向[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周长银;一部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创新之作——《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评介[J];现代外语;2005年02期
4 郭娴娉;;认知语法优越之处——对比分析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J];文教资料;2009年30期
5 张燕;戴卫平;;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刍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2期
6 王志容;;浅析转换生成语法与社会语言学[J];今日科苑;2010年16期
7 张凤梅;;学习生成语法应首先解决的思想问题——基于教学角度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8 李刚;论英语词组移动限制条件在汉语中的适用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3期
9 何晓炜;从格理论的变迁看生成语法的发展[J];学术研究;2004年09期
10 王琦;;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及其与生成语法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东;董粤章;;认知图式理论:非可正常分析习语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廖雅章;;TG格理论应用于汉语句子的主宾语和主题的分析[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邓红风;;论汉语中的空动词be[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正光;;指称与句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袁野;;语篇理解及连贯的体验观——认知语言学及认知心理学的新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刘淑艳;;英语not和汉语“不”的句法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强;;Langacker活动区分析说的提升解释反诘[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李进;范寿康;薛光;胡容;;基于LS文法的分形RFID标签天线分析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周舒 实习记者 王菲宇;横跨语言学与国际政治的少数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韦森;柏拉图问题与奥维尔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胡壮麟;力争与世界同步的中国语言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山东省梁山县实验中学 董娅;培养阅读心智技能 提高课堂效率[N];学知报;2010年
6 记者 张新生;巴一部落语言中无时间相关词汇[N];科技日报;2011年
7 尹洪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赋予语言学一级学科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沙岩;乔姆斯基北语探讨生成语言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苏州市第一中学 张华;实用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木再帕尔(Muzappar Abdurusul);论维吾尔语的名词化短语[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姚小烈;生成语法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户进菊;论生成语法的句法象似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高莲花;生成句法框架内的蒙古语动词及其句法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彭家法;附加语的句法位置[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邓劲雷;英语儿童的特殊疑问句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爱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与语言习得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凌虹;中英学术书评体裁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贾增红;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英语动词短词省略研究及对汉语动词短语省略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吕宁;汉语“是…的”强调句生成语法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6 杨凯;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逻辑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晓琴;典型汉语被动句“被”字结构的推导[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雷;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多维对比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9 谭铁红;现代汉语被动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袁素雯;英汉主语的生成语法解释[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0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