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别X”与“别X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9 07:12
【摘要】:关于否定副词“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别X”格式的研究,前人总结出了“别X”中“X”为动词与形容词的语义特征以及“别X”的句法意义,但对于“别N”格式以及“别X了”格式的研究不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分别能进入“别X”和“别X了”格式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的数量以及语义特征,综合运用语义特征分析、语法层次分析、会话语境理论、对比分析等理论方法,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对“别X”与“别X了”已有的研究作了综述和评论,提出了研究的意义,介绍了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并对本文研究相关的其他问题作了交代。 第二章是关于“别X”中“X”的研究,从动词的可控与非可控性以及形容词感情色彩的角度展开,分别就“别V”中的“V”与“别A”中的“A”进行了考察分析,统计出能进入“别X”格式的动词和形容词的数量,得出“V”与“A”的语义特征,并总结归纳出“别V”与“别A”的格式意义。 第三章研究了“别X了”中的“X”,从动词与形容词的可控与非可控角度展开,通过考察动词和形容词词典,统计归纳出能进入“别X了”格式的动词、形容词的数量,总结出这些V与A的语义特征,分析归纳出“别V了”与“别A了”的格式意义。 第四章对比分析“别X”与“别X了”的异同。主要分析了“别V”与“别V了”格式意义的异同以及“别A”与“别A了”格式意义的异同。此部分主要从没有语境的静态层面进行语法分析,得出相同的V或A分别进入“别X”与“别X了”时,此两种格式意义有什么异同。 第五章研究了“别N”与“别N了”,通过考察《现代汉语词典》,按音序排列出能进入“别N”或“别N了”的名词,并附以具体的语料。通过语料分析,得出能进入“别X”或“别X了”格式的名词,这些名词不仅具有字典意义或是指某种具体的事物,而且有时也指隐藏在其背后的引申义或是在语用过程中被大众附加上的新的含义或是名词所指事物具有的性质特征。最后浅略分析了“别N”与“别N了”格式意义的差别。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丁力;反逼“别说”句[J];语言研究;1999年01期

2 陈立民;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3 刘勋宁;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4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5 金立鑫;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6 项开喜;;“制止”与“防止”:“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7 王红旗;动词的特征与“别Ⅴ了_1”的歧义指数[J];语文研究;1999年03期

8 宋春阳,李琳;别+V+了+NP"句式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郝雷红;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67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7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a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