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方言的语音及归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邢向东;郭沈青;;晋陕宁三省区中原官话的内外差异与分区[J];方言;2005年04期
2 沈明;;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2 苏俊波;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孟万春;商洛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丽丽;高密方言比较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恒;开封话的“给”与“给”字句[D];河南大学;2007年
3 冯荣珍;临漳方言词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丽丽;历史时期安徽方言的分区及分布特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向阳;赣北河南话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马广东;峄城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岳保红;淇县方言变韵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刘丽娟;河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贺巍;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J];方言;1985年03期
2 郑张尚芳;;皖南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3 周政;;关于安康方言分区的再调查[J];方言;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瑜;;贵阳话中的开口呼(ε)韵与古等呼的对应规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2 贺巍;;晋语舒声促化的类别[J];方言;1996年01期
3 金基石;朝鲜对音文献中的入声字及其归派[J];语文研究;1999年04期
4 唐健雄;;石家庄话入声字的新读和旧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周啸天;;当代诗词写作中的入声字废存问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生龙;;学习普通话时的入声辨正——以获嘉话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劲松;马楠;;焦作话古入声字声调的接触性变异[J];理论界;2011年04期
8 金有景;;山西襄垣方言和《中原音韵》的入声问题[J];语文研究;1989年04期
9 王玉仁;中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音节中的分布规律[J];丹东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10 王临惠;;论山西临猗方言曾开一入声字韵母的文白异读[J];语文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东海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钱绍武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屠岸发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4 徐健顺;;吟诵的规则初探[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魏薇;;论韵图中入声韵与阴阳声韵相配的变化——兼论入声塞音韵尾的消失[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张平忠;;试论中古以来齿音的开合口[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以鸿先生谈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施榆生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林吟;;福州方言韵书《戚林八音》与《加订美全八音》的比较[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殷树林;;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缪志明;古诗词创作津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2 崔华;简说辨识平仄字[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王继如;“恪”字读音的再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4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5 郑张尚芳;新词的引入与传播[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6 张军 曹俊;呼和浩特方言辨正有专著问世[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7 本报记者 何瑞林;扬州话将录音永久存库[N];扬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绍浪;江淮官话入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汪银峰;明末以来内丘、尧山语音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孟万春;商洛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新华;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耿军;元代汉语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张建军;河州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莉莉;武安话入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莹莹;《元曲选·音释》入声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松亚;林州方言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海坤;邯郸代召话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聂玉娟;泰宁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魏薇;韵图中入声韵与阴阳声韵相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越川;都江堰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刘秀燕;中古入声字在广平方言中的读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蓉芳;元氏姬村话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于平;中古入声字在邢台方言中的读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0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0073.html